六朝古都雨花茶哪兒有賣的?使用者49446101829022021-10-06 14:12:26

南方的城市大都會有自己的茶,南京作為六朝古都,金陵城裡的雨花茶令人聯想到暮去的王氣與久遠的詩篇。南京人就喜歡他們的雨花茶,這是一款甘醇微帶苦味的茶。江南的秀氣有別於西南的大山,江南的綠茶多婉約秀氣,垍頭條萊

南京的雨花茶卻是在秀氣中又有深一點的甘苦交融。萊垍頭條

幾次來南京,都與茶季錯過。這一次專為訪雨花茶而來,來時恰好清明。今年時節早來,茶味卻來得晚。這個時間段的茶樹剛剛萌發新芽。南京老崔茶館的崔波兄請我吃完南京的大碗皮肚面,就帶上我去尋訪雨花臺園林風景區的雨花茶了。據他介紹,雨花臺園林和中山陵的雨花茶,是最有代表性的原產區了。萊垍頭條

南京中華門外雨花臺園林風景區,自古為江南登高攬勝之地,山崗上有五彩石。天雨曼陀羅花是梁武帝時的傳奇典故。當年在聚寶門外崗阜最高處,有云光法師講經於此,感天雨賜花天廚獻食,故以名其臺。萊垍頭條

雨花臺園林景區春光正暖,園林裡還能種茶,估計在別的城市非常少見了。四月春光裡,紫色的二月藍在茶園傍怒放,而粉紅的櫻花正濃雲一般地掛在枝頭。 雨花臺風景區茶廠,這裡的老員工在茶廠裡一呆就是二三十年了。每到茶季,都能看到他們辛勞的影子,他們的手上會有厚厚的繭以及沁入指甲的綠,揉捻的斜紋竹蓆上的茶汁早已把席面染紅。茶廠有著名的製茶師向伯榮,她多次獲得江蘇手工針形炒青綠茶的一等獎,2015年被江蘇省農業委員會評為江蘇省針形類綠茶手工製作大師,以保證手工炒茶的技藝不會中斷。在機器製茶成為大勢所趨的時代,手工技藝就顯得更加珍貴了。萊垍頭條

南京產茶的歷史已然久遠,當年詩人皇甫冉送茶聖陸羽到過棲霞寺,至今猶傳唱著“布葉春風暖,盈筐白日斜”。但雨花茶這種特殊造型的炒青綠茶的歷史並不久。這緣於1957年,南京要求創制名特茶立項,以紀念雨花臺烈士。條萊垍頭

1958年,江蘇省內製茶專家雲集南京,以中山陵茶園為試驗基地,開始了創制過程。1959年春,有人提出以鐮刀斧頭的形狀,有人建議用花瓣形或玉珠形,只是在實際實驗中,這些設想都難以實現。時任名茶創制組長的俞庸器,無意中看到雨天的松樹松針,頓時有了靈感。松樹四季常青,品格不凡,正好可以改進搓條技術,做成松針狀。這一試想,終於改變了雨花茶的品質特性。當年,為了集思廣益,名特茶創制委員會要求雨花臺烈士陵園茶場、江寧茶場、棲霞山茶場等十幾家茶林場也參與松針形新品茶的試製。從此,南京雨花茶與國內湖南安化“松針茶”、湖北恩施雨露等成為有名的針形茶,這就是“著名三針”。條萊垍頭

每到茶季,向伯榮師傅都會與茶廠的炒茶師一道,將茶季裡最好的一芽一葉初展的茶青,在炒鍋內手工殺青炒制。每次投入半斤多的鮮葉,細細地炒青,起鍋揉捻,理條、搓條、拉條,以成就雨花茶的緊細圓直滑的松針形,珍藏手工炒制的甘醇鮮活的茶味。也因此,南京人對這樣的雨花茶趨之若鶩,貴一些也要搶著買。 雨花茶博物館,也在雨花臺景區內,收藏著古老的木質銅紋揉捻機和老式的風選機。除了雨花臺景區茶廠,瞭解雨花茶必須要去的就是中山陵茶廠了。中山陵茶廠和雨花臺茶廠都是於1958年研製1959年生產出形似松針的雨花茶,這兩家老廠的手工茶很是珍稀,那些少量的明前手工茶一斤能賣到五六幹元呢。萊垍頭條

這一天,中山陵園茶場的年輕廠長,正安排炒茶師們在傳統的梅花灶前炒制松針形新茶。從1 959年的4月開始,這款茶如松針,鋒苗挺秀,白毫隱露,色澤碧綠的雨花茶在這裡也生產有近一甲子了。條萊垍頭

中山陵茶廠有五口並排的梅花灶,以平底鍋炭火炒青理條,這是最傳統和講究的{咼與火。而中山陵的茶園,也有大片的梅林,茶芽萌發之前,梅花的馨香已沁滿園林。萊垍頭條

傍晚時分,鮮葉已經採摘回來,大家排隊稱量計數。採茶工來自安徽、江西以及蘇北地區,因為採摘的標準非常嚴格,一天也就來一兩斤的鮮葉,適度攤晾後殺青,手工炒一鍋茶一個多小時,也就二兩量。中山陵茶廠的品牌久產量少,茶葉基本不愁賣。萊垍頭條

走訪兩家茶廠,都還保留著傳統手工藝。傳統的雨花茶手工加工工藝,第一步在於殺青。殺青在口徑大約60公分的鍋內進行,{咼溫120~140℃,掌握“高溫殺青、嫩葉老殺、老葉嫩殺、嫩而不生、老而不焦”的原則,當葉質柔軟、透發清香時即可,這一步工藝歷時5、6分鐘。之後出鍋揉捻以利於做形。有很多綠茶為了便利,往往在鍋裡揉捻,如果果膠質粘在鍋裡,反倒影響品質。雨花茶講究出鍋後在特製的竹簾上揉捻,揉捻時邊解塊3、4次,這步程式不到10分鐘完成。頭條萊垍

整形是雨花茶的重要工序了。手工搓條,是形成外形的關鍵技術。在揉捻成條的基礎上,搓理成緊細、渾圓、挺直、光滑的松針形。在約80℃的熱鍋中塗抹少許烏桕油,投葉量約七兩,先是翻轉抖散,理順茶條置於手中輕滾轉搓條。後來把鍋溫降低,五指伸開,雙手合抱葉子朝一個方向,看起來很用力的樣子滾搓,約20分鐘後,轉入拉條。萊垍頭條

所謂拉條,手要搓起泡的,是個很枯燥的工藝活,南京雨花茶講究外形的緊細圓直,這個工藝絲毫馬虎不得。在中山陵裡茶廠裡看到,在茶廠已經三十多年的老阿姨的眉毛粘滿茶毫,她動作嫻熟而輕快。稍加鍋溫後,手抓葉子沿鍋壁來回拉炒,理順拉直茶條,搓緊、搓圓。這一步驟十餘分鐘,九成干時起鍋攤冷,即為毛茶。下一步即是和其他很多綠茶一樣去片、末,分級,烘焙至足幹。萊垍頭條

中山陵茶廠附近就是茶園,茶園多處於密林之下,有櫧葉種、鳩坑種、福鼎大白、龍井長葉和43號,傍晚陽光透過林葉隱約於茶園間。這裡還有一片老茶園,據說是宋美齡親手種下的,時至今日依然吐露新芽。此處為海拔兩三百米的市郊,這個下午顯得安靜。萊垍頭條

南京城藏著許多過往的故事,過往的兵燹之災,又於瓦礫荒煙中重起的繁華,交織如夢。天快要黑下來,空中飄布細雨,金陵城裡繁燈如織,原來每一座城市也有它的甘苦之味。萊垍頭條

喝一口今春的雨花茶,針狀顯毫,帶著剛剛炒好的茶香。這些松針的外形,帶上了時代與時間的色彩。雨花茶透著濃厚醇爽、愛恨分明的滋味,怪不得喝習慣的人,一定要等著這些春茶的到來。萊垍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