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殼的組成結構是什麼?地殼的組成結構是什麼?使用者57221125645652019-12-12 01:22:52

地球內部具有同心球層的分層結構,各層的物質組成和物理性質都有變化。地球內部是不能直接觀測的,所以有關地球內部的知識多是間接得來的。例如,根據天文學得知的地球質量和大地測量所得的地球形狀和大小,可以計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為5。5克/釐米。但是,地表物質的密度小於2。7克/釐米;因此可以推知地球內部物質的密度要比5。5克/釐米為大。根據隕石有石隕石和鐵隕石之分,又由於地球有明顯的內源磁場,因此可以推斷地球內部有一個鐵質的地核。主要根據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所顯示出來的各種跡象,證明地球內部可大致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3個組成部分。 地殼 地球球層結構的最外層,大陸地殼的厚度一般為35~45千米,喜馬拉雅山區的地殼厚度可達70~80千米。1909年A莫霍洛維奇根據近震地震波走時確認地殼下介面的存在,在此介面以下地震縱波的速度由平均5。6千米/秒突然增至7。8千米/秒。這個分介面後人稱之為莫霍介面。地殼主要由各種岩石組成,高低不平,平均深度為17千米,大陸部分比海洋部分厚,平均厚度為33千米,高山、高原地區甚至厚達60~70千米,海洋地殼平均厚度僅有6千米。 地幔 地幔位於地殼和地核之間的中間層,平均厚度為2 800餘千米。1914年,美國地震學家B。古登堡根據地震波走時測定地核和地幔之間的分介面深度為2 900千米。這個數值相當準確,與新近算得的數值只差15千米。地幔又分為上地幔(350千米深度以上)和下地幔。上地幔中存在一個地震波的低速層,低速層之上為相對堅硬的上地幔的頂部。通常把上地幔頂部與地殼合稱岩石圈。全球的岩石圈板塊組成了地球最外層的構造,地球表層的構造運動主要在岩石圈的範圍內進行。 關於地殼均衡的研究認為,岩石圈下面有一個物質層,其強度較小,容許緩慢變形和在水平方向流動。1914年,J巴勒爾稱這個物質層為軟流圈。軟流圈概念和地震學中的地幔低速層概念似乎指的是同一個物件,很多人把它們等同起來。板塊大地構造學說認為,岩石圈板塊漂浮在軟流圈之上,可以作大規模的水平向移動。 地核 地幔下面是地核,地核的平均厚度約3 400千米。地核還可分為外地核、過渡層和內地核三層,外地核厚度約2 080千米,物質大致成液態,可流動;過渡層的厚度約140千米;內地核是一個半徑為1 250千米的球心,物質大概是固態的,主要由鐵、鎳等金屬元素構成。地核的溫度和壓力都很高,估計溫度在5 000℃以上,壓力達1。32億千帕以上,密度為每立方厘米13克。美國一些科學家用實驗方法推算出地幔與核交界處的溫度為3 500℃以上,外核與核心交界處溫度為6 300℃,核心溫度約6 600℃。 在20世紀90年代,在中歐的一個小城溫迪施埃中巴赤,人們鑽出了一個直徑22釐米,深14千米的世界上最深的洞。這個地區地理情況十分特殊,這裡的岩石有30千米厚,並向地表突出。歷史上古老的歐洲板塊和非洲板塊在這裡相互碰撞,彼此推擠和齧合。正是由於這些地理狀況的存在,地質學家們打算用管狀的、中空的特殊鑽孔器旋出岩心,把這些岩心提取上來,但這次努力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