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時期地球地表溫度?寶特912021-11-17 15:33:55

按大氣溫度的垂直結構,可把大氣圈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層和熱層。

(1),對流層:

地面以上大氣的最低層稱為對流層,對流層頂的氣壓約為200hpa,對流層頂的高 度夏季高於冬季,在赤道附近約17—18公里,中緯度平均約10—12公里,高緯度為8— 9公里。對流層對整個大氣圈而言只是很淺薄的一層,但它集中了大氣質量的80%以上, 幾乎全部水汽、雲和降水,主要天氣現象和過程如寒潮、颱風、雷雨、閃電等都發生在 這一層。對流層的主要特徵是:

i)溫度隨高度升高而降低。因為大氣不能吸收太陽短波輻射,但地面能吸收太陽輻 射而升溫並放出長波輻射,大氣主要透過吸收地面的長波輻射和透過對流、湍流等方式 從地面吸收熱量才能升溫,因而越接近地面的大氣得到的熱量越多,造成對流層的氣溫 隨高度升高而降低。

ii)有強烈的垂直混合。低層空氣由於從地面得到熱量使之受熱上升,高層冷空氣下 沉,從而造成對流層記憶體在強烈的垂直混合作用。熱帶地面溫度高,垂直混合能到很高 高度,對流層頂高度高;極地地面溫度低,垂直混合作用弱,對流層頂高度低。

iii)氣象要素水平分佈不均勻。由於各地緯度和地表性質的差異,地面上空空氣在水 平方向上具有不同物理屬性,壓、溫、溼等要素水平分佈不均勻,從而產生各種天氣過 程和天氣變化。

(2)平流層:

對流層頂向上到50公里左右為平流層。平流層頂的氣壓約1hpa。平流層下部溫度 隨高度變化很小,平流層上部因為存在臭氧層(22—35公里處),臭氧吸收太陽紫外輻射 使大氣溫度增加,這種下部冷上部熱的逆溫結構使平流層大氣穩定,對流很弱,空氣大 多作水平運動,大氣汙染物如核爆炸殘留碎片,火山噴發的火山灰等,能在平流層內滯 留很長時間。平流層中水汽和塵埃很少,也沒有對流層中的雲和天氣現象。

(3)中層:

平流層頂到85公里左右稱為中層。中層頂氣壓約0。01hpa。中層大氣中溫度隨高度 遞減,水汽極少,有相當強的垂直混合,60公里以上大氣分子開始電離,電離層的底就 在中層內。

(4)熱層: 中層頂以上的大氣稱為熱層。這一層溫度又隨高度升高而增加。這是由於熱層的分子 氧和原子氧能吸收0。17微米的太陽紫外輻射和太陽微粒輻射。但由於熱層很難有對流運 動,大氣的熱量主要靠熱傳導,而且由於分子稀少,熱傳導率很小,造成巨大溫度梯度 和晝夜溫差,白天太陽活動期溫度高達200

上古時期地球地表溫度?麻袋2021-11-17 15:50:03

遠古時地球上的氣候發生過多次廣泛性寒冷和多次氣候溫暖溼潤的氣候變化,一般把地質時期冰川廣佈氣候寒冷的時期叫做冰期;把氣溫升高、植被茂盛的時期叫做間冰期。冰期和間冰期大約以10萬年為週期更替。例如我們看到的好萊塢動畫大片《冰河世紀》描述的就是氣候處於地質時期的冰期的場景,氣溫降低,冰雪天氣從高緯度向低緯度方向推進。我國在歷史上也曾經有過多次冰期來臨的地質事件發生,南方的大面積區域曾廣佈冰川。

關於遠古時地球上的氣候發生廣泛性寒冷原因,說法都不統一,我傾向的觀點是:1。天體運動及日地位置的變化,導致地表的太陽輻射減少。地球自轉和公轉的軌道及太陽運動的位置總是在發生改變,日地距離也時近時遠,熱量在某一時期有較大改變。2。大氣成分的變化,火山活動、生物作用以及地質時期發生在地球內外的物理、化學等過程不斷改變大氣的成分,當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增多後,大氣增溫,氣候相對溫暖;而當溫室氣體的含量減少的時期,加上外部偶發因素如小行星的撞擊後塵埃及雲層增厚,削弱了太陽輻射,地表溫度降低,植物大量死亡,地球上冬季變長,氣候寒冷,形成了一次次廣泛的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