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洞不死清朝會亡嗎?品味人生2021-11-22 07:32:00

清朝的滅亡與張之洞之死沒有直接的關係,但張之洞之死卻與清朝的滅亡有直接關係。

張之洞算是被攝政王載灃活活氣死的。

宣統元年七月初六(1908年8月21日),張之洞病重,具摺奏請開去一切差事在家養病。攝政王載灃前往視疾。載灃是皇帝的本生父,又是朝中第一權貴,他的到來其實相當於皇帝親臨。自古以來皇帝親臨大臣家中視疾有兩重含義:一是該大臣將一病不起,在彌留之際了,皇帝親臨表示慰問和優容。二是來送行,接受大臣的遺願。被視疾的大臣也都非常重視,要把臨終遺言說給皇帝聽。

慈禧死後,朝中沒有什麼像樣的人才了。張之洞可以說是碩果僅存的第一重臣,舉足輕重。他的死關乎國運和根本,因此他臨死之前要說的話肯定是非同小可,如果放在康雍乾朝,皇帝會隆而重之,打起百倍精神,認真聽他說話的。實際上,從康熙朝至道光朝,只有劉統勳、湯斌、陶澍等少數大臣的份量能與張之洞比肩,以康雍乾的精明,孰輕孰重自會分辨的出來的。

照清朝的常例,大學士級別重臣病重彌留之際,皇帝會親自到家裡視疾。這既是給大臣的一種榮寵,也是給大臣一次最後對朝政進言的機會。大臣臨死之前的進言非常有份量,皇帝基本上都會採納。這種進言分兩種:一是遺折,二是視疾時的當面交談,而當面交談肯定比遺折更管用。

張之洞一生堪稱人臣之極,他出身翰林,以清流領袖的身份出任封疆,從山西巡撫起家,歷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又多次署理兩江總督,晚年進軍機,任體仁閣大學士。他的人脈和影響遍及海內外,朝中幾乎所有官員都是他的下屬和晚輩,他的言論在當時和後世都有著巨大影響,100年以後的中國改革開放也未脫他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宗旨,他是中國百年一遇的人傑,鞠躬盡瘁。隨便擷取哪一段人生經歷都是經典。這樣一個人的臨終遺言,無論如何都不應該輕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