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豹眼看歷史2019-06-25 23:00:05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失空斬”是一出好戲,喜歡三國的友友都熟悉,是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那是在“夷陵之戰”失敗,劉備病死白帝城後,蜀漢大傷元氣。

諸葛亮經過五年的慘淡經營,逐步恢復了經濟軍事實力,決定北伐,完成匡扶漢室的使命的重大戰略決策。

卻因為馬謖失街亭,趙雲失箕谷而無功而返。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而趙雲卻沒事。似乎是事前馬謖立了個軍令狀,沒按照合同履行義務,於是接受懲罰。

而趙雲沒簽合同,就不用承擔過大的責任。

其實,這事沒有那麼簡單。

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是《三國演義》裡最精彩的故事之一。也就搬上了舞臺成了“失空斬”這出經典好戲。

事實上沒有“空城計”這一說,但街亭的確是丟掉啦,是馬謖的責任;

馬謖也的確被斬啦,是諸葛亮幹得,這是無法更改地史實。

這中間沒有夾雜空城計,卻有個軍令狀,咱們就說說這個吧。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01

軍令狀

這東西不是可有可無的,但有無也差不了哪裡去。

不能說立了軍令狀,打了敗仗就殺頭,沒立軍令狀,打了敗仗就沒事吧。那誰還立那個東西哦。

就如首長下達任務後,說一聲“保證完成任務”。完不成任務,人也犧牲了,還不如讓領導事先高興著。

其實,這個東西就是為了提高士氣,同時,讓接受任務者,慎重再慎重,不要犯主觀的錯誤。

同時,白紙黑字,便於戰鬥結束後的總結。

這東西是很重要,但不是斬馬謖的主要原因。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02

斬馬謖

《三國演義》給我們的感覺就是:一遇到問題,劉備都是大吃一驚,就問丞相,這個事咋個辦哦?

諸葛亮總是說:主公放心,此事早在我意料之中,如此如此,這般這般,就搞定啦。

劉備就好耶好耶。

其實,這都是演義,問題都沒這麼簡單。

第一次北伐,是劉備去世以後,諸葛亮獨自作戰。其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在人員使用上,諸葛亮與劉備是有分歧的。可以說,每次重大決策,都是劉備諸葛亮共同協商的結果。諸葛亮建議,劉備拍板,共同承擔責任。

但這次北伐出征,情況不同啦。

其一,劉備不在啦。

其二,劉禪並不主張北伐。

其三,諸葛亮獨自面對,而且是一意孤行。

在人員使用上,劉備以為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而諸葛亮不信啊,以為馬謖這小子一直跟著我混,還是有兩把刷子的。但到底不放心,就說可立軍令狀?

馬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幾把刷子,就簽字了。

其實諸葛亮心裡是相信馬謖的。

諸葛一生唯謹慎,要不不會冒這個風險的。

為了加強保險係數,又派了上將王平協助。

諸葛亮以為萬無一失啦。可沒想到馬謖居然這麼菜,讓丞相很沒有面子哦。

馬謖也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丞相,實在不好意思啦,小小街亭搞丟啦哦。

至此,就清楚殺馬謖的原因啦,總得給大家有個交代吧。

諸葛亮自降三級,這個嘛,有必要,也無必要。

任何過失,作為統帥都要承擔責任;但誰也不敢保證部屬都能完成任務。

至於趙雲嘛,好似劉備也說過不咋地,還真就是不咋地。

那就算了吧,不追究你的責任了,我也不必檢討啦。否則這活就沒法幹啦。

僅此而已,歡迎來吐槽。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zzzxxrss2019-01-14 15:48:49

正是因為馬謖是諸葛亮的的學生和親信所以要殺他。

因為他當著文武百官硬是要立軍令狀,如若守不住街亭願接受軍法處治。

馬謖不聽先鋒王軍進言,山下扎鑾,書上談兵,扎于山上,最後魏軍圍山,只圍不功,道至水斷糧絕,範兵家大忌。

劉備對諸葛亮說,馬謖雖好學,熟讀兵書沒有指揮一場戰鬥,劉備馬謖有名無實,要諸葛亮考濾一下。

當時諸葛亮也是憂預,而賴不過馬謖的堅持,和真心想為蜀漢立一次功的好機會。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一,是他的學生

二,是把他已當作自己的兒子一樣看待

三,是他一手帶出的親信

四,是殺他也是表示軍法不可違一示同仁。

五,是可以突現諸葛亮的正面形像權力和地位。殺一敬百。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路遙lgy2019-06-25 10:29:29

馬謖,這個三國時期的小人物,因為一次失街亭,驟然間,變得家喻戶曉了。《三國演義》小說,《失空斬》戲劇,都是演繹的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感覺馬謖有點像戰國時趙國的趙括,紙上談兵了。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三國演義》裡,馬謖立下軍令狀,王平為副將,帶兵去守街亭。諸葛亮再三叮囑,要在大路上安營紮寨。

馬謖到了街亭,就把諸葛亮的話忘到了九霄雲外了。執意要上山“居高臨下,勢如破竹”和“置之死地而後生”。王平能想到的水源等問題都給他講了,勸了。馬謖分兵給王平讓其當路口安營。

戰局的發展和想象的一樣,司馬懿等張郃到後,自己帶大軍圍山,斷馬謖水道。張郃帶軍攻打王平。王平兵少不敵張郃敗走,馬謖被斷水道,不打自亂,司馬懿一燒山,馬謖只好敗逃。街亭失守。

街亭的失守,打亂了諸葛亮的戰略部署,只好退回漢中。馬謖自己進帳領死,諸葛亮命斬馬謖,想起先主劉備關於馬謖的遺言,禁不住失聲痛哭!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便是由此而來,傳了幾千年。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事實上,馬謖之死,並不是這樣的。陳壽《三國志》種《向郎傳》記載,向郎是諸葛亮的長吏,向郎與馬謖友好“謖逃亡,郎知情不舉,亮恨之,免官回成都”。是說向郎知道街亭之戰後,馬謖跑了,知情不報,被諸葛亮貶官回成都了。

可是,《諸葛亮傳》裡有“戮謖以謝眾”的記載。《王平傳》裡說“丞相既誅馬謖及將軍張休,李盛”。這又說明諸葛亮的確殺了馬謖。

而《馬謖傳》也很明確記載“謖下獄物故”,是說死在了監獄裡。

這些資料說明,馬謖的確是在失街亭後,感覺事大了,偷跑回了成都。而向郎知情不報,被罷官賦閒在家。馬謖被緝拿下了監獄,被按軍令判處斬刑。結果,還沒執行,馬謖就死在了監獄裡。

也有資料說,馬謖在監獄裡曾寫信給諸葛亮,一是感謝諸葛亮待他如父,二是託孤給諸葛亮。“亮自臨祭,待其遺孤若平生”。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事實說明,諸葛亮根本沒有揮淚斬馬謖,馬謖而是死於獄中!《三國演義》小說裡,極其戲劇《空城計》等等,演繹的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主要還是宣揚諸葛亮的忠義精神的。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平楠說史2020-09-18 21:47:59

荊州人馬謖,其兄為蜀國侍中馬良。據《襄陽記》記載:馬謖兄弟五人都很有才華,其中才華最為出眾的便是馬良。

馬良與諸葛亮乃是多年至交好友,因馬良死於東征途中,諸葛亮便愛屋及烏將馬良之弟馬謖帶在自己身邊,為蜀軍效力。

《襄陽記》中曾記載,臨死之前,身在獄中的馬謖曾寫過一封信給諸葛亮。信中馬謖稱:諸葛亮待自己如親子一般,自己也把諸葛亮當作了自己的父親。

這段記載既說明了,諸葛亮和馬謖,情同父子。另一方面也說明了,街亭失守後,馬謖沒有立即被諸葛亮處死,

而是在大牢中呆了一段時間。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在獄中這段時間,馬謖和諸葛亮並沒有見面,不然他也不會給諸葛亮寫信了。公元223年臨終之際的劉備曾叮囑諸葛亮:馬謖其人言過其實,難當重任,丞相還需仔細考察。但隨後諸葛亮卻選擇了暫時將劉備的話拋在腦後。這又是為何呢?

諸葛亮平定孟獲之亂時,馬謖確實從旁出謀劃策,為蜀軍出力不少。但到了北伐魏國時,蜀國上下卻一致反對派馬謖鎮守街亭。在諸葛亮拍板決定北伐時,臣子們卻提議可以嘗試魏延兵出子午谷之計。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毫無疑問魏延的計謀,會讓蜀國付出的代價更小。但諸葛亮卻否定了魏延的險計,隨後諸葛亮又讓趙雲領兵去誘惑魏軍於漢中,這時街亭對於蜀軍而言,就是最重要的戰略要地。當時蜀國眾臣,一致推舉魏延和吳憲去鎮守街亭,但諸葛亮卻力排眾議選擇了馬謖。這就說明此時的蜀國內部,對於北伐之事和鎮守街亭的主將人選,出現了意見上的分歧。

諸葛亮之所以力排眾議,選擇馬謖為鎮守街亭的主將,正是因為馬謖是馬良的弟弟,算是自己的親信。臨行前諸葛亮不但反覆叮囑馬謖要將營寨設在咽喉要道,他還派出穩重的王平去輔佐馬謖。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換句白話來講,諸葛亮所要表達的意思就是:現在我獨攬蜀國大權勵志北伐,蜀中許多人對我有所不滿。馬謖你可是我的親信,此次鎮守街亭一定要穩住,給我長臉呀!馬謖領軍到了街亭又是怎麼做的呢?

《三國志》記載:馬謖到了街亭就改變了諸葛亮命他將營寨設在咽喉要道處的軍令。隨後舍水上山的蜀軍,被張郃大軍圍困、擊敗。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原本諸葛亮覺得馬謖守住了街亭,待自己攻佔了隴西郡,兩軍就可以合圍殲滅張郃大軍。誰曾想馬謖卻一意孤行,不聽王平的屢次規勸,最終讓蜀軍滿盤皆輸。

馬謖兵敗後,真如演義小說描述的那樣,自縛於帳前,向諸葛亮請罪了嗎?並沒有。《三國志》中記載:街亭失守後,馬謖選擇了逃亡,是王平緩緩收攏敗退的蜀軍。隨後趙雲又死守棧道,為蜀軍留下了入川的歸路。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馬謖傳》中稱:馬謖逃亡後被捉回了成都並被下獄,諸葛亮見到昔日馬謖用過的物品淚流滿面(謖下獄物故,亮為之流涕)。隨後在獄中的馬謖,還沒等到諸葛亮的斬首命令下達,就已經死在了獄中。

《王平傳》中提及的戮謖、誅謖等詞彙,並不是指諸葛亮下令處斬馬謖,而是指諸葛亮不再過問馬謖之事,但依照軍規馬謖還是被定了死罪。

對於街亭失守後,馬謖選擇逃亡還有一段佐證。《向朗傳》中記載道:向朗與馬謖是多年好友,馬謖逃亡後,諸葛亮詢問向朗馬謖的去向,向朗聲稱不知,被諸葛亮問了個知情不舉的罪名。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隨後諸葛亮下令免去馬謖的官職,並命人全境捉拿馬謖。最終馬謖被捕,被押回了成都。綜上所述,街頭失守後諸葛亮還沒有來得及下令處斬馬謖,馬謖就先逃跑了。隨後被諸葛亮免去官職的馬謖,又被捉回了成都。

在馬謖被看押在監獄期間,馬謖曾給諸葛亮寫過一封回憶彼此感情的信。但諸葛亮並沒有前去看望馬謖,也沒有立即下令處斬馬謖,而是讓馬謖依照蜀軍軍規被定了罪,最終馬謖死於獄中。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所以說馬謖並不是,死在諸葛亮手上。需要說明的是,《三國志》作者陳壽的父親,當時正是馬謖麾下的參軍。陳父受馬謖牽連,被諸葛亮判了個髡刑。

馬謖自縛於帳前,請求諸葛亮遵照軍令,處死自己的一幕,只不過是演義小說的杜撰。真實歷史中並沒有出現過。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跨越時空—散發弄舟2019-01-14 15:40:07

馬謖閒的沒事,給諸葛亮提了一個問題。諸葛亮沒答上來。一氣之下殺了馬謖。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小鴻哥2019-01-17 20:24:50

馬謖是荊州人,是侍中馬良的弟弟。據襄陽記:馬氏五常並有才名,白眉最良。就是說馬家五兄弟都有才,最有才的是馬良。馬良跟諸葛亮的關係非常的好,馬良稱呼諸葛亮為尊兄。但馬良死於東征。馬良跟諸葛亮的關係好,弟弟馬謖跟諸葛亮的關係也是非常好的。據襄陽記馬謖在獄中寫信給諸葛亮:明公視謖猶子,謖視明公猶父。就是說馬謖把諸葛亮當做父親,諸葛亮把馬謖當做兒子。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公元223年劉備臨終前對諸葛亮講: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但是諸葛亮太欣賞馬謖了,並沒有把劉備的話記在心裡。劉備死後,諸葛亮開府。任用馬謖為參軍。所以馬謖跟諸葛亮經常談論軍國大事。據三國志: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就是說每次跟馬謖討論軍國要事,能從白天談到晚上。說明馬謖的很多見解都是很不錯的。

公元225年諸葛亮率軍南征,馬謖送行數十里。諸葛亮講:雖共謀之歷年,今可更惠良規。這是說諸葛亮征討南中的事已經跟馬謖謀劃了很久。馬謖建議: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願公服其心而已。

公元228年諸葛亮率軍北伐,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響應諸葛亮。諸葛亮率軍進攻隴西郡。派趙雲鄧芝率軍出箕谷吸引曹真部的注意力。只要隴西郡一破,諸葛亮就能切斷涼州、西域跟魏國的聯絡。後來姜維北伐也是如此。據三國志:三國志講:維若斷涼州之道,兼四郡民夷,據關、隴之險,敢能沒經軍而屠隴右。宜須大兵四集,乃致攻討。大將軍司馬師曰:昔諸葛亮常有此志,卒亦不能。事大謀遠,非維所任也。

隴西郡官員講:只要你們能擋住援軍一個月以上,不用你們打我們都會降。這時正是張郃率五萬人前去救隴西郡。於是就有要有人去街亭擋住張郃。據三國志:時有宿將魏延、吳壹等,論者皆言以為宜令為先鋒,而亮違眾拔謖。就是說當時軍中推舉的是魏延和吳壹,但諸葛亮不顧眾將的反對用馬謖。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馬謖帶著王平、李盛、張休、黃襲等人前去街亭,高翔駐屯柳城。馬謖所部數量不詳,但大多數人認為是兩萬五左右。

馬謖到了街亭改變了戰前諸葛亮交待的作戰計劃。據三國志: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諸葛亮戰前計劃並沒有記錄,但可以知道馬謖在街亭的軍事佈署是違反諸葛亮戰前安排的。馬謖到了街亭舍水上山,沒有據城而守。據三國志:謖依阻南山,不下據城。謖舍水上山,舉措煩擾。就是說馬謖犯了兩個錯誤1舍水上山,不下據城。我猜測諸葛亮給馬謖的任務是據城而守擋住張郃一個月。我覺得兩萬人據城而守擋住五萬人是很有可能的。隴西郡一破,諸葛亮就能回師跟馬謖內外夾擊張郃。但是馬謖沒有這樣做,當時王平數次規勸,馬謖不聽。

張郃率軍到街亭看到馬謖舍水依阻南山,不下據城。馬上派兵切斷馬謖軍取水之道。軍隊沒有了水,勢必軍心大亂。沒有水喝,戰鬥力也沒有了。三國志:郃絕其汲道,擊,大破之。

街亭之戰大敗後,馬謖逃跑了。據三國志:謖逃亡。而王平:徐徐收合諸營遺迸,率將士而還。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諸葛亮下了斬殺馬謖的命令,還沒有來得及執行馬謖就死在獄中了。諸葛亮斬殺馬謖的原因:

第一:馬謖違亮節度

軍令如山,這次馬謖違背了軍令卻沒事。那麼下次別人不聽軍令,怎麼處理?如果馬謖完全按照諸葛亮的安排去做,也許罪沒有那麼大。再如果馬謖打贏了,也能說是功過相抵。

諸葛亮給阿斗的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竊非據,親秉旄鉞以厲三軍,不能訓章明法,臨事而懼,至有街亭違命之闕。

第二:馬謖戰敗

馬謖戰敗至使北伐無功而反,還損失至少一萬多將士。這樣不處罰如何能服眾?

後來蔣琬到了漢中講天下未定殺傑才,不是很可惜嗎?諸葛亮講:孫武所以能制勝於天下者,用法明也。是以楊幹亂法,魏絳戮其僕。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復廢法,何用討賊邪!

(王平戰前連規諫馬謖,戰時嗚鼓自持,戰後收散兵徐徐而退。諸葛亮重獎王平:加拜參軍,統五部兼當營事,進位討寇將軍,封亭侯。)

第三平息眾怒

前面講了當時眾人推薦的的魏延和吳壹的,諸葛亮是違眾拔謖的。馬謖成功大家也許沒話說,但偏偏馬謖敗了。大家就看諸葛亮怎麼處理馬謖。因為馬謖是諸葛亮親信,當初大家並不同意由馬謖守街亭的,加上馬謖失敗了。據三國志:戮謖以謝眾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雖然馬謖是在獄中死的,沒來得及執行斬首。但如果不把馬謖下獄也許並不會死。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明離子2019-06-25 11:26:26

馬謖,字幼常,和哥哥馬良以及其他三個兄弟合成為“馬氏五常”。

作為荊州劉備的老班底,馬謖進了蜀地深受器重,擔任過綿竹縣令、成都縣令和越嶲太守,可以看出來,都是文職。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如果馬謖在文官的路上踏實工作,估計也沒有後來的悲劇,很可能像他的哥哥馬良一樣,做個參政議政的朝臣也是不錯的。

了馬謖偏偏喜歡軍事謀略,兵書背的滾瓜爛熟,諸葛亮想不起來的兵策他張口就來,所以深受諸葛亮的喜愛,馬謖,就是丞相府的活字典。

但有一個人對馬謖的才學報以不看好的態度,他就是劉備。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也許謀略治國,劉備都不如諸葛亮,但不得不說,劉備就是一個當老闆的料子,因為他識人的眼光,實在是太準了。

所以劉備看諸葛亮這麼器重馬謖,臨死前有“馬謖言過其實,不堪重用”的論斷。可以諸葛丞相當了耳旁風。

事實上,在失街亭之前,作為一個作戰參謀(參軍),馬謖還是非常得力的,比如在攻打南蠻的時候,諸葛亮採納了馬謖“以攻心為上,攻城為下,以心理戰為上,短兵相接為下”的策略,結果收服南蠻,保證了蜀漢北伐時後方的穩定。

這讓諸葛亮對馬謖更加器重,劉備的論斷更是不知道丟到哪裡去了。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終於,建興六年,諸葛亮點起兵馬北伐,命令趙雲、鄧芝為疑兵,佔據箕谷,自率主力軍10萬人突襲祁山,需要一個先鋒打好第一仗。

諸葛亮謹慎是出了名的,但這次卻一改穩紮穩打的作風,放著魏延、吳懿等久經沙場的老將軍不用,力排眾議,啟用馬謖為先鋒官。

從這一點上,諸葛亮確實對馬謖的死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馬謖做先鋒官大家應該知道了,到達街亭後,不聽王平建議,依照兵書所言,守南山而棄水源,本來想趁山勢打魏軍一個措手不及,結果張郃不陪他玩,切斷了水源,導致蜀軍軍心潰散,魏軍一攻,便四散而逃,街亭失守,馬謖大敗而歸,被諸葛亮斬首。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諸葛亮大軍因此失去落腳點和先機,只好撤軍。

馬謖的死,死在不自知,把愛好當成自己強項,熟讀兵書卻不知靈活運用,這是主觀因素,也是決定因素。

而諸葛亮識人不明,不聽劉備對馬謖論斷,棄魏延等人不用,而冒然啟用從未獨當一面的馬謖,這是客觀因素,也因此害死了馬謖。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陸棄2019-06-26 16:03:52

只會紙上談兵的馬謖,到了戰場露出原形,枉費諸葛亮的信任。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馬謖與馬氏兄弟五人在三國頗有名氣,在跟隨劉備入蜀之後,經常在眾人面前誇誇其談總論國家大事,得到了諸葛亮的信任。但是劉備卻認為他只是“紙上談兵”不能重用,直到臨終前託孤給諸葛亮還說:馬謖不能重要。可是把馬謖當作兒子看待的諸葛亮怎麼可能會聽劉備的勸告,諸葛亮大權在握立即提拔馬謖作為軍中參謀,還經常與他探討軍國大事直到深夜。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縱觀史料的記載,馬謖唯一的一次兩眼表現就是在平定蜀漢政權的南中的少數民族時,獻上計策,對其主要首領要多招撫,諸葛亮採用了這一計策,平定南中的少數民族。當公元228年,諸葛亮出師北伐派遣馬謖作為前鋒,結果馬謖因為佔領高地南山,忽視大軍的水源的安全,被曹魏將領張郃抓住時機切斷水源並且大敗馬謖,結果等到諸葛亮大軍到來時因為沒有駐軍地點這次北伐只能匆匆結束。事後追究此次北伐失利的責任,馬謖首當其衝作為主犯被處死。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上善若水365262019-06-26 07:44:25

馬謖,蜀漢政權初建時期的佼佼者。劉備先後任用其為綿竹縣令、成都縣令、越巂太守。

馬謖在“馬氏五常”中最小,字幼常。馬氏五兄弟在宜城一帶名氣很大,其中以“白眉最良”,可惜馬良在夷陵之戰中身亡。

馬謖,好論軍事謀略,諸葛亮非常喜歡他。

但是劉備覺得: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後來的街亭失守,證明了劉備識人之明的確是很厲害的。

諸葛亮為什麼信任馬謖呢?

建興三年,諸葛亮征伐南中,馬謖提議: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願公服其心而已。

諸葛亮依其言,斬殺雍闓,赦免了孟獲。南中之人從此心服口服。諸葛亮在世之日秋毫無犯。

自此,諸葛亮愈加看重馬謖,認為其是可塑之才。自夷陵一戰之後,蜀漢軍事人才奇缺,諸葛亮以接班人來培養馬謖。

公元228年,諸葛亮舉兵伐魏,力排眾議,以馬謖為先鋒,據守街亭。

馬謖駐守街亭以後,依仗南山險要地勢,不顧副將王平勸阻,放棄山下城邑。馬謖認為,居高臨下,勢如破竹。然而,魏軍以數倍兵力將駐守孤峰的蜀軍團團圍住,切斷水源。數日後缺水的蜀軍自亂陣腳。

妄自尊大的馬謖街亭失守!

諸葛亮本意欲磨鍊馬謖,不想卻用人失察。

“演義”裡、各種評書中,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人盡皆知。

本心使其成才,不料馬謖好大喜功,致使第一次北伐失敗。諸葛亮痛其不爭,恨己失察,給後來的擇人用人造成了很大陰影。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既痛惜,又哀怨。馬謖雖然失守街亭,但其的確也是人才。蜀漢本來就人才凋零,殺之心痛,不殺卻又何以正軍規!

諸葛亮素以治軍嚴謹著稱。以信為本:

進有厚賞,退有嚴刑,賞不逾時,刑不擇貴。

馬謖,跟隨先帝也曾建功立業,若念其舊功,本可罪不至死,但諸葛亮忍痛將其斬殺!

這裡,有人說諸葛亮有推卸責任的嫌疑。這種說法就是典型的陰謀論!既然是推卸責任,又何必自降三級?

無論是正史上的潛逃,還是演義中的伏法,馬謖都是被諸葛亮依法斬首的。所以說,

馬謖,死於軍法難容!

本文只代表個人觀點,與任何史志賢達之言無關。

感謝您的觀閱,不盡詳實之處,敬請您多提寶貴意見!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飛哥講歷史2019-06-26 00:37:56

說起

馬謖的結局

,很有意思,小時候課本上學習的“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是《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與《三國演義》中共同的說法:“亮拔西縣千餘家,還於漢中,戮謖以謝眾”,也許正是因為其共同性才會得到大眾的認可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而在《三國志》當中還有兩個不同的說法

《三國志·蜀書·向朗傳》的記載是“謖逃亡,朗知情不舉,亮恨之,免官還成都”

《三國志·蜀書·馬良傳》則記載,“謖下獄物故,亮為之流涕”

這就很有意思了,同一個作者(陳壽),同一部史書,同一個人,三種不同的結局

這就有了題主所猜測的問題

事實上,

馬謖肯定是被諸葛亮“斬首了”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

馬謖其實是諸葛亮要斬的第二個人,第一個是大名鼎鼎的關羽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曹操敗走

華容道

前,關羽與後來的馬謖,所經歷的事是一樣的,

同樣的重要位置、同樣的信誓旦旦、同樣的軍令狀、同樣的沒有完成任務,甚至,關羽比馬謖的錯誤更大

(畢竟放走了最大的敵人)

諸葛亮後來雖然說

“夜觀天象,曹操不當身亡”,其實這個理由很牽強,更像是諸葛亮無奈之言

要知道,此時是諸葛亮歸順劉備的第七個年頭(201-208),赤壁之戰,諸葛亮名動天下,可是之前劉備一直是節節敗退,諸葛亮“臥龍”之名,幾經懷疑,此時急需樹立自己的形象,殺關羽是最好的選擇,但

劉備死活不同意殺關羽

,諸葛亮沒有辦法,才這麼說(一方面表現出自己神機妙算,一方面以天意之名給關羽脫罪)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而“失街亭”的馬謖,是在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期,整整準備了六年

,是諸葛亮最有信心的一次,再三叮嚀,結果還是壞在這孫子手上,不死都難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總結一下:其實就是後臺的原因,馬謖犯錯,沒人保他

如果覺得小編說的挺對,就關注轉發一下唄!

如果覺得小編說的不對,就留言討論一下唄!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飛哥講歷史2019-06-26 00:37:56

說起

馬謖的結局

,很有意思,小時候課本上學習的“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是《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與《三國演義》中共同的說法:“亮拔西縣千餘家,還於漢中,戮謖以謝眾”,也許正是因為其共同性才會得到大眾的認可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而在《三國志》當中還有兩個不同的說法

《三國志·蜀書·向朗傳》的記載是“謖逃亡,朗知情不舉,亮恨之,免官還成都”

《三國志·蜀書·馬良傳》則記載,“謖下獄物故,亮為之流涕”

這就很有意思了,同一個作者(陳壽),同一部史書,同一個人,三種不同的結局

這就有了題主所猜測的問題

事實上,

馬謖肯定是被諸葛亮“斬首了”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

馬謖其實是諸葛亮要斬的第二個人,第一個是大名鼎鼎的關羽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曹操敗走

華容道

前,關羽與後來的馬謖,所經歷的事是一樣的,

同樣的重要位置、同樣的信誓旦旦、同樣的軍令狀、同樣的沒有完成任務,甚至,關羽比馬謖的錯誤更大

(畢竟放走了最大的敵人)

諸葛亮後來雖然說

“夜觀天象,曹操不當身亡”,其實這個理由很牽強,更像是諸葛亮無奈之言

要知道,此時是諸葛亮歸順劉備的第七個年頭(201-208),赤壁之戰,諸葛亮名動天下,可是之前劉備一直是節節敗退,諸葛亮“臥龍”之名,幾經懷疑,此時急需樹立自己的形象,殺關羽是最好的選擇,但

劉備死活不同意殺關羽

,諸葛亮沒有辦法,才這麼說(一方面表現出自己神機妙算,一方面以天意之名給關羽脫罪)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而“失街亭”的馬謖,是在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期,整整準備了六年

,是諸葛亮最有信心的一次,再三叮嚀,結果還是壞在這孫子手上,不死都難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總結一下:其實就是後臺的原因,馬謖犯錯,沒人保他

如果覺得小編說的挺對,就關注轉發一下唄!

如果覺得小編說的不對,就留言討論一下唄!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因為lucky9982019-01-14 23:45:19

謝謝邀請。馬謖是一個很聰明的將士,諸葛亮十分的看好他,可惜他卻失守了,那麼馬謖為什麼會在這一戰之中大敗而歸呢?我認為最主要的一點就是他安營紮寨的地點不恰當,他沒有聽從諸葛亮的吩咐,而是選擇了在缺水的山上安營紮寨,這就讓張郃得到了機會,一舉擊敗了馬謖的軍隊。還有一點,就是馬謖太過固執,自大,他的這一性格特點也導致了他必定戰敗的結局,他非但沒有聽取副將王平的意見,而且口出狂言:要是戰敗,我定不會怨罪於你。這兩點應該就是他戰敗的主要原因了。

當時的蜀國本來就有些死氣沉沉,將士們都很迷茫,不知何去何從,因為後主劉禪實在太過昏庸,而諸葛亮又忙於北伐曹操,很少有時間去理朝政。街亭失守,讓將士們更加的失落,人心渙散,諸葛亮又氣又恨,若是殺了馬謖,他不但失去了街亭,還損失了一員大將,若是不殺馬謖,軍心又會渙散無比,這個時候馬謖寫了一封書信給諸葛亮,在信中說:我罪有應得,死而無憾,請丞相將我斬首示眾,只求丞相照顧我的妻小。諸葛亮老淚縱橫,最後還是狠了心,下令將馬謖斬首,並讓馬謖的兒子做了自己的義子。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百川縱橫2019-01-14 22:33:01

這個老馬驕傲自大,打了敗仗,破壞了諸葛亮的戰略部署,自當被殺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狼的影子3192019-01-15 15:36:03

馬謖是替諸葛亮背鍋的,諸葛亮在《出師表》中信誓旦旦的向劉禪立下軍令狀,“願陛下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白紙黑字,人神共鑑,而諸葛亮的戰果怎麼樣呢?”喪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八將,曲長,屯將七十餘人,突將,無前,散騎,突騎一千餘人”,這就是諸葛亮交給劉禪的戰績,按蜀漢軍制“二隊為一屯轄100人,五屯為一曲轄500人”,也就是說諸葛亮這次北伐損失了曲長,屯將這樣的營連級軍官七十多人,那一千多個突將,散騎,突騎應該就是班排級的基層軍官。軍官和將領的傷亡都如此慘重,士兵的傷亡就更慘不忍睹了,街亭馬謖的二萬五千人被張郃“大破”,損失至少一半以上,加上列柳城,陽平關,箕谷的損失,至少有二萬人的陣亡。這樣的戰績,讓那個躊躇滿志,信誓旦旦的舉著“金斧鉞一對,曲蓋一,前後羽葆鼓吹和虎賁六十”的半副鑾駕出征的“相父”這張老臉往哪兒放啊,滿朝文武都等著看笑話呢,都等著看丞相是如何兌現自己吹的“不效則治臣之罪”的軍令狀呢,這個時候如果不拿出一顆有點分量的人頭,是堵不住朝野上下的口誅筆伐的。

一直以來,大家都認為馬謖是諸葛亮的學生,親信,而事實上馬謖是諸葛亮的軍事老師,因為劉備活著的時候從來沒有讓諸葛亮染指過軍事,他在蜀漢一直就是從事稅務,後勤,內政的文官,從來沒有任何軍事實踐,他那點可憐的軍事知識,基本上都是馬謖教的,二人經常通宵達旦的討論軍事,兵書戰策無所不讀,劉備就是看透了這師徒二人的能力,又不好意思當面打擊諸葛亮的自尊心,所以才跟他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實際上他的潛臺詞是警告諸葛亮:你那個老師都是個紙上談兵的書呆子,你跟他能學到什麼好?沒想到諸葛亮不但沒聽進去,還對馬謖委以重任,馬謖碰上曹操的百戰名將張郃,失敗那是自不必說,其實諸葛亮自己在當時也是焦頭爛額,雖然他這次突然出兵打了曹魏一個措手不及,隴西三郡不戰而降,但是曹魏的實力並沒有收到損失,隴西郡,廣魏郡,岐山堡都還在曹魏手中,隴西郡太守遊楚憑藉一小股地方部隊和民兵,死守不降,諸葛亮打了20多天也沒有打下來,曹魏的涼州刺史徐尊正在組織力量收復失地,雍州刺史郭淮也相機而動,在列柳城擊敗了蜀漢的高翔,截斷了街亭蜀軍的後路,同時,箕谷的趙雲也被曹真擊敗,至此,諸葛亮的北伐已經是全線挫敗,四面楚歌,即使馬謖守住了街亭也是於事無補,可以說,這次北伐失敗最大的責任人就是諸葛亮自己,如果此時蜀漢的皇帝是劉備,那麼諸葛亮回來以後至少是解除兵權,撤職查辦,削爵降職,再不準帶兵,重則或廢為庶人,或下獄治罪。就是因為蜀漢政權“主少國疑”,諸葛亮權傾朝野,所以,如何追究戰敗之責的權力掌握在諸葛亮自己手裡,然後,就是我們看到的這個結果,馬謖因為“違亮節度,不下據城,大為郃所破”,扛起了整個戰爭失敗的責任,用自己的腦袋替諸葛亮堵住了眾人之口,連“斷後死戰,軍資什物,略無所棄,兵將無緣相失”的趙雲都糊里糊塗的承擔了戰敗之責,被貶為鎮軍將軍,跟隨馬謖的一眾大小將禆20餘人都跟著受了責罰,唯獨諸葛亮只擔了一個領導責任,“自貶三級,權領右將軍,所總統如前”。

這就是馬謖被殺的真實原因。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蓮花清溫2019-01-17 20:07:08

馬謖是諸葛亮的愛將這不假,諸葛亮之所以要揮淚斬馬謖,那是因為馬謖丟了戰略要地街亭。

有一次,劉備就問諸葛亮,馬謖這個人如何?諸葛亮說,馬謖有經天緯地之才,是一個難得的武將。劉備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但派誰去鎮守街亭時,馬謖就毛遂自薦,結果出人意料的就被諸葛亮同意了,這讓其它武將大跌眼鏡。

結果,馬謖鎮守街亭的結果就是失去了戰略要地街亭。馬謖在去鎮守街亭的時侯是立下軍令狀的,如今丟失街亭就要軍法從事。

於是,就有了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一幕。諸葛亮之所以要揮淚斬馬謖是有以下三個原因:

1,先帝駕崩後,諸葛亮就依法治國。如果諸葛亮就這件事法外開恩的話,那麼,以後怎麼依法辦事。

2,先帝在世時,就明確的告訴諸葛亮,馬謖不可大用,是一個言過其實的傢伙。愧對先帝的忠告。想到這裡,諸葛亮流淚了。

3,這是諸葛亮權術上的一次失敗,馬謖毫無疑問就是這次權術的犧牲品。諸葛亮也自我降職,等於承認了自己的失敗。

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心目中對於諸葛亮的崇拜和敬仰,他是歷朝歷代正義的化身,是中國士大夫的楷模。

我們現代的國家公務員就應該學習諸葛亮的精神,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是諸葛亮留給我們的無價之寶,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之中最要的一部分。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生活問道2019-06-25 12:13:55

我是生活問道。

《三國演義》中馬謖高開低走,生生給活成了“紙上談兵”的趙括。馬謖悲劇落幕毋庸置疑,但是馬謖究竟是不是諸葛亮殺的,則要從小說和《三國志》兩個方面來看。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馬謖至少為諸葛亮立下兩次大功

第一次大功是在諸葛亮收服南蠻王孟獲之前,諸葛亮問計於馬謖,馬謖為諸葛亮提供的作戰方針是“攻心為上”。這一點和諸葛亮不謀而合,也讓諸葛亮在總體謀劃上得以順利說服文武群臣。不能否認,馬謖為諸葛亮謀劃的“攻心為上”的戰略讓蜀漢後方保持了幾十年的穩定。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第二次大功則是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前。

諸葛亮忌憚司馬懿的謀略,苦無良策,馬謖獻計離間,本意是要置司馬懿於死地。雖然最終司馬懿只是被削職為民,但畢竟是為諸葛亮前期的軍事行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諸葛亮一鼓作氣連取南安、安定、天水三郡,並且在渭水擊敗曹魏大都督曹真。

更有利的是,原本在荊州之難中投降曹魏的孟達有意重歸蜀漢陣營,而孟達鎮守的則是蜀漢和曹魏在西南交界的新城,總攬上庸、房陵和西城的防務。一旦孟達計劃成功,諸葛亮可以從祁山和新城同時出兵,曹魏則必敗無疑。

所以說,馬謖為諸葛亮及蜀漢建立的可以說是不世之功。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從這兩件事上來看,馬謖絕對是有真才實學的。

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馬謖建立的這兩件功勞都是在劉備去世之後。劉備去世之前,馬謖雖然只是參軍,但其實已經是具有實權的。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世人對馬謖的誤解主要是因為劉備臨終前的遺言

劉備臨終前專門叮囑諸葛亮“馬謖不堪大用。”

這就非常奇怪了,馬謖明明展現出來具備運籌帷幄的不世之才,為什麼劉備要在臨終前這麼貶低馬謖呢?

換言之,既然知道馬謖才不堪大用,為什麼這麼多年中避而不談,偏偏要在臨終前捅他的臣子一刀?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我們不妨換個角度考慮這個問題。

劉備能在夾縫中頑強生存壯大,除了諸葛亮的輔佐之外,更主要的是他獨到的識人如炬的眼光。

在劉備手下,幾乎都可以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他能讓馬謖擔任參軍一職,說明他是認可馬謖的能力的。

這一點,從劉備入川時帶領的將領就能看出來。魏延,取得漢中後被封為“漢中太守”,黃忠,定軍山之戰力斬夏侯淵,大敗張郃,為奪取漢中立下首功。

從這一點,我們可以排除劉備是真的懷疑馬謖這個假設。那劉備究竟是因為什麼原因才說這句話呢?

顛覆很多人想象的是,劉備毫無疑問是因為諸葛亮。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劉備信任依賴諸葛亮是不爭的事實,但遠遠沒有到言聽計從的地步。劉備執意攻打東吳時,諸葛亮說過,要是法正在的話,一定可以說服劉備放棄這個計劃。

法正是劉備攻打西川時才歸順劉備的,卻能對劉備產生這樣的影響力,由此可見,諸葛亮至少有些方面是讓劉備不滿意的。

是哪些方面讓劉備不滿意呢?

歸根結底就一條:任人唯親。這一點和劉備的“任人為賢”有本質的衝突。

首先,諸葛亮在守荊州的人選上,明明知道關羽有致命的缺點,那就是性格孤傲,卻依舊安排關羽鎮守,而不是更合適的趙雲。原因很簡單,關羽一再挑戰諸葛亮的底線,引發了諸葛亮不能夠站在公正的角度來安排合適的人選,最終結果,也恰恰是因為關羽的孤傲性格最終被東吳利用,兵敗身亡,荊州丟失。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再往前推,關羽戰長沙時,執意要斬獻城有功的魏延,而不考慮魏延的實際情況。並且,自始自終,魏延就生活在諸葛亮的高壓恐懼之下。甚至連司馬懿都知道諸葛亮壓制魏延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

而魏延恰恰是劉備最信任的將領之一,魏延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印證自己的忠心。即使是被諸葛亮定計斬殺,至死也沒有背叛蜀漢。

因此,劉備深知馬謖的優缺點,也深知諸葛亮任人唯親的缺點,才會在臨終提醒諸葛亮。表面上是排斥馬謖,實際上是點醒諸葛亮,要任人唯能。

諸葛亮在用馬謖上的嘗試

諸葛亮還是比較在意劉備的遺言的,對馬謖進行了一次考察。但是他的考察是建立在“馬謖可以”的先入為主的基礎上,本身就失去了公平性。

這次考察就是收服孟獲之前對馬謖的問計。這次問計並最終的成功,讓諸葛亮徹底推翻了劉備的判斷。

在《三國演義》中,描寫的是馬謖在街亭排兵佈陣的失誤是街亭最終失守的元兇。但是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是,在安排馬謖之前,有非常熟悉街亭地理地貌的魏延、吳懿親自請戰把守,都被諸葛亮否決了,而是執意安排了並不熟悉街亭的馬謖。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這次嘗試被事實證明是錯誤的。

小說中描寫的是諸葛亮痛斥馬謖擅自更改計劃,導致了失敗,並且被諸葛亮斬首。

《三國志》中則記述的是馬謖經過激戰之後被張郃擊敗,最終導致街亭失守。從這裡不難分析出,一是馬謖有可能採取了錯誤的用兵方式,更主要的是面對張郃的盛名,馬謖的威望不足以震懾三軍。這才是馬謖失敗的真正原因。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馬謖最終也並不是諸葛亮在軍中斬首示眾的,而是撤回漢中後,馬謖被治罪關進監獄,在獄中病死的。

馬謖的病死直接說明了馬謖之罪絕不是主因,還達不到斬首的高度。

小說為了美化諸葛亮有意讓馬謖背了鍋,對馬謖來說,真的是不公平啊!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愛汕美食2019-06-25 15:24:37

謝謝邀請~

馬謖是諸葛亮所殺,原因有以下三個:

一、違反軍令狀,馬謖在諸葛亮安排誰守街亭的會議討論上,自信滿滿的定下軍令狀,結果卻事與願違,按古代律法,違反軍令狀一律當斬,不斬軍中會失去威信,從此沒有了章法,諸葛亮也無法服眾,畢竟劉備臨死前曾言,馬謖言過其實,不可重用,可諸葛亮違背了這一點,這也是說諸葛亮自身的過錯。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馬謖劇照)

二、棄守待攻,不聽勸告,如果說馬謖是在聽從諸葛亮交代,列兵過道,抵擋曹軍突襲,那兵敗則無法可說,即使違背了軍令狀,軍中將士仍可為其求情,念在往日功勞上放其一馬,但實際上王平有加以勸阻,馬謖卻視而不見,盤踞山上,蓄勢待發,欲衝殺來敵,這跟諸葛亮的原意截然相反,此一戰不求殺敵,但求守住,馬謖採取了錯誤的戰略,被敵將所圍,最終潰不成軍。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馬謖失街亭)

三、打亂了諸葛亮北伐的章程。諸葛亮做事非常謹慎,不願冒些許風險,因而諸葛亮連兵敗的退路都想好了,而馬謖失了街亭,等於把諸葛亮的後路給截斷,如果真不幸戰敗,他的軍隊容易被敵人包了餃子,而這是諸葛亮萬萬不願見到的畫面,謹慎的他只能退兵,所造成的錢糧資源的浪費只能讓馬謖這個替罪羊來承擔,故而斬之。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諸葛亮劇照)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明鏡塵2019-01-15 17:40:37

馬謖丟了街亭犯下打錯,諸葛亮也不得不殺他,三國演義裡,不是有一個片段叫揮淚斬馬謖嗎?諸葛亮那是時勢所迫,不得不如此。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首先說明一點,諸葛亮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厲害,他也是凡人,在三國演義裡,諸葛亮是無所不能的,會呼風喚雨,會草船借箭,會舌戰群儒,甚至還會起死回生,可是在真實的歷史裡呢?諸葛亮只是個凡人,他沒有呼風喚雨的本事,也沒有起死回生的能力,甚至神機妙算也稱不上,但是諸葛亮也確實了不起,一個人撐起了蜀漢的大局。

這樣真實的諸葛亮,當然也會犯錯,馬謖就是諸葛亮犯的為數不多的錯誤之一,諸葛亮想不想殺馬謖呢?依他們兩個的交情來看,諸葛亮其實是不想的,但是他不想也沒有辦法,馬謖這次犯下的不是普通的錯誤,而且大錯,不殺馬謖,諸葛亮的地位都有可能會動搖,你要是諸葛亮,你同樣會選擇殺馬謖。

再器重的將軍,犯了錯,照樣要死,比如袁崇煥、年羹堯,當然袁崇煥、年羹堯比馬謖厲害多了,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是皇帝器重的人,馬謖是丞相器重,但是他們最後都死了,都是時勢所迫。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枕籍經史02019-06-25 09:36:36

在諸葛亮北伐中原的時候,殺了一個最不該殺的人,這個人就是馬謖。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蜀漢後期人才凋零,馬謖雖然失了街亭,致使諸葛亮一次北伐中原失利,但是人才難得。諸葛亮殺馬謖,完全是自斷膀臂,於事無補。還記得諸葛亮攻打南中孟獲之前,是聽了馬謖的主張,恩威並用,收降孟獲,使其心甘情願為西蜀效力。若論見識,馬謖比諸葛亮還要強上許多。而且正如劉備臨終告誡諸葛亮的那樣,馬謖不可委以重任。但是諸葛亮完全把這話當成了耳旁風,結果既害了蜀軍,更害了馬謖。

有人說,諸葛亮斬馬謖,自己也不落忍,自己也流淚了。可是那樣有用嗎?諸葛亮最終不還是把馬謖給殺了嗎?還有人說,諸葛亮殺馬謖是為了執行軍紀,這完全是無稽之談。按照當時蜀漢的實力,就為了一個執行軍紀的虛名,就殺了一員大將,也太扯了吧!蜀漢有多少大將這樣能殺得起?那麼說,馬謖到底該不該殺呢?行者認為,諸葛亮完全沒有必要殺馬謖,只要嚴懲,給他一個深刻的教訓也就對了。還有說馬謖不堪大用。我覺得這樣說,就太武斷了。要知道,馬謖也是熟讀兵書戰策的,否則怎麼能做到參軍之職呢?那可是軍中具有決策權的重要職位。

當時,西蜀本就人才匱乏,而諸葛亮還偏偏斬殺馬謖,這是自斷手足。對於蜀國後期出現這種狀況,和諸葛亮在蜀國事無鉅細,太過專權有關。諸葛亮不注意培養人才,甚至說是不會用人,街亭之失不能全怪馬謖,首先要怪的就是諸葛亮。

馬謖的才華在三國都是有目共睹的,劉備一佔據荊州首先邀請的就是馬氏五兄弟,當時馬謖還是個孩子。劉備活著的時候,馬謖沒有犯下過過失,劉備一死,馬謖就因諸葛亮用人不當被斬首,這死得也確實太冤枉了些。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

馬謖是諸葛亮殺的嗎?為什麼?雙氧吧2019-06-25 10:32:50

馬謖因街亭之戰,雖成為了蜀國的罪臣,但也不可否認馬謖的才華。

馬謖最初以荊州從事的身份跟隨劉備進入蜀地,他才氣器量超過常人,喜好議論軍事謀略,諸葛亮對他深為器重。劉備常對諸葛亮說:“馬謖言語浮誇,超過實際才能,不可委任大事,您要對他多加考察。”諸葛亮不以為然,讓馬謖擔任參軍,時常接見一起談論軍事謀略,從白天直到黑夜。

在諸葛亮率軍討伐雍闓,馬謖送行數十里。諸葛亮請馬謖為他謀一好計策,馬謖說:“南中依恃地形險要和路途遙遠,叛亂不服已經很久。即使我們今天將其擊潰,明天他們還要反叛。目前您正準備集中全國的力量北伐,以對付強賊,叛匪知道國家內部空虛,就會加速反叛。如果將他們全部殺光以除後患,既不是仁厚者所為,也不可能在短期內辦到。用兵作戰的原則,以攻心為上,攻城為下;以心理戰為上,以短兵相接為下,望您能使其真心歸服。”諸葛亮便採納了馬謖的建議。不久,諸葛亮斬殺雍闓,並依照馬謖之言赦免孟獲,以使南中人心歸服,因而諸葛亮在世之日,南方不敢再次反叛。

諸葛亮為實現統一大業,發動了一場北伐曹魏的戰爭。他命令趙雲、鄧芝為疑軍,佔據箕谷,親自率10萬大軍,突襲魏軍據守的祁山,任命參軍馬謖為前鋒,鎮守戰略要地街亭,臨行前,諸葛亮再三囑咐馬謖:“街亭雖小,關係重大。它是通往漢中的咽喉。如果失掉街亭,我軍必敗。”並具體指示讓他“靠山近水安營紮寨,謹慎小心,不得有誤。”

馬謖到達街亭後,不按諸葛亮的指令依山傍水部署兵力,卻驕傲輕敵,自作主張地想將大軍部署在遠離水源的街亭山上。當時,副將王平提出:“街亭一無水源,二無糧道,若魏軍圍困街亭,切斷水源,斷絕糧道,蜀軍則不戰自潰。請主將遵令履法,依山傍水,巧布精兵。”馬謖不但不聽勸阻,反而自信地說:“馬謖通曉兵法,世人皆知,連丞相有時得請教於我,而你王平生長戎旅,手不能書,知何兵法?”接著又洋洋自得地說:“居高臨下,勢如破竹,置死地而後生,這是兵家常識,我將大軍佈於山上,使之絕無反顧,這正是致勝之秘訣。

魏名將張郃領兵進攻街亭,偵察到馬謖舍水上山,心中大喜,立即揮兵切斷水源,掐斷糧道,將馬謖部隊圍困于山上,然後縱火燒山。蜀軍飢渴難忍,軍心渙散,不戰自亂。結果,張命令乘勢進攻,蜀軍大敗。馬謖失守街亭,戰局驟變,迫使諸葛亮退回漢中。

馬謖違反了諸葛亮的排程,在山上紮營,是丟失街亭的主要原因,而街亭的丟失,讓蜀漢軍隊喪失了繼續進取陝西的最好時機,作為將領,馬謖需要負主要責任,最後才有了諸葛亮揮淚轉馬謖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