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預報原理是啥?為什麼會不準?文化藝術思考2018-12-13 20:52:29

1。

觀測氣象,不可能達到絕對準確。

人們觀測氣象的“眼睛”是有盲區的。各種觀測站和觀測裝置,比如氣象站放出去的雷達、衛星等,就像組成了一張捕捉天氣變化的大網。

這張網的疏密程度不同,分佈地區也不均勻。

有時候,一些影響半徑在幾十公里的小尺度的天氣變化,就像漏網之魚,逃過了觀測系統的眼睛。

這會導致一些氣象資訊沒有被預測到,天氣資訊的預報也就很難精準。

天氣預報原理是啥?為什麼會不準?

2。

觀測氣象避不開“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指的是,巴西的一隻蝴蝶扇動了翅膀,有可能導致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風暴。

竇志鋼解釋說,對天氣預報行業來說,面臨的挑戰是,無數只蝴蝶會隨時扇動翅膀的可能性。

變幻莫測的天地自然間,哪怕一些突發的很微小的變化,都會影響到最終氣象資訊的計算結果,所以要得出準確的天氣資料難度很大。

以上是從科學的角度,但我從心理角度,還有更有趣的見解。

天氣預報原理是啥?為什麼會不準?

3。

人們會對不準的記憶很敏感。

預報說有雨,提醒我帶傘了,果然下雨了,我就會忘了這件事,因為這很正常。

但只要預報有雨,我帶傘,卻不下雨,我就懷恨在心。

天氣預報原理是啥?為什麼會不準?

萬維鋼在《萬萬沒想到——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這本書裡,同樣有巧妙的描述。

也許你曾經多次幫一個朋友的忙,他覺得理所當然;一旦你有一次沒有幫他,他可能會非常生氣,以至於多年以後他可能會忘記你幫過的忙,只記得你曾經拒絕幫他。

這就是負面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