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為什麼又存在了150年?帶你瞭解國企2018-11-14 00:34:50

苟延殘喘呀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為什麼又存在了150年?陸棄2018-10-18 21:58:16

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除了強漢,就是盛唐了。唐朝疆域遼闊,與之有關的歷史事件也非常多。唐朝早期,經歷了貞觀之治、武周革命和開元盛世,國力異常強盛。但在唐玄宗天寶後期,經歷了安史之亂後,唐朝由盛轉衰,雖延續了150年的國祚,最終仍免不了長達一百多年亂世的來臨。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為什麼又存在了150年?

史書文獻中關於唐朝的記載,玄宗以後往往記載簡略。可實際上,玄宗以後唐朝還曾經歷三次復興,甚至徹底解決了吐蕃進犯的問題。

回到問題,唐朝為何能夠在安史之亂後維持長達150年的統治呢?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為什麼又存在了150年?

筆者認為原因如下:

其一、安史之亂後雖然藩鎮割據,但由於各鎮實力相當,無法相互吞食,故而他們只能共尊朝廷,維持割據的狀態。

其二、安史之亂的根本原因是藩鎮勢力過大,玄宗時期社會穩定、經濟發達,並沒有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相反,百姓不僅擁護朝廷,還十分厭惡安祿山、史思明等叛軍,人和的因素仍然掌握在朝廷手中。

其三、唐朝前期國力強大,雖經安史之亂,周邊國家仍然不敢輕視唐朝。畢竟神龍革命後,改朝換代的周朝仍然歸政於李。

最後、最有可能滅亡唐朝的吐蕃最終經回紇與唐朝兩國盟軍的夾擊走向消亡,唐朝身邊最大的威脅遭到剷除。

以上四點,筆者認為正是唐朝能夠在安史之亂後延續150年的根本原因。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為什麼又存在了150年?王朝興替2018-11-14 17:52:59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之所以能堅持一百五十年,有他特定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為什麼又存在了150年?

內部環境:

經濟當年:

安史之亂後,唐對其疆域的控制力直線下滑,河北河南這兩塊人口和財政大頭就沒有拿住,但是成功的維持住江淮一帶,這是唐還能存活百來年的直接原因。靠著楊廣留下來的運河體系,江淮一帶成為唐的主要收入來源,直接起到輸血救命的效果。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為什麼又存在了150年?

軍事方面:

在唐朝的後期因為也出現了像唐代宗一樣英明神武的皇帝,這些皇帝也勵精圖治,並且安定了百姓使得動亂的王朝逐漸的恢復了平息。所以說唐朝後期的皇帝們吸取了安史之亂的教訓,開始建立了神策軍來保護京都,用來打擊叛軍和震懾藩鎮,使得藩鎮不能輕舉妄動。

外部環境:

河北藩鎮,其中最為強大的是成德節度使、魏博節度使、范陽節度使,(又稱河朔三鎮)他們基本上不聽朝廷號令,時降時叛。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為什麼又存在了150年?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為什麼又存在了150年?

還有就是東南的這些節度使,這是朝廷的經濟命脈所在,基本上還是從屬於朝廷,但偶爾也翻盤。還有就是西北的一些節度使,完全是在朝廷的掌握之中的,朝廷又建立神策軍,因此自從安史之亂之後,沒有哪個節度使能夠和朝廷抗衡,朝廷對各個節度使分而治之,互相平衡,基本能維持戰略均勢。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為什麼又存在了150年?

因為朝廷的這種戰略和道義優勢,所以各個節度使不得不於長安設立進奏院,以刺探朝廷的情報。

藩鎮雖然割據於中央朝廷之外,但也一定程度上實行朝廷的政策法令,並且“須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軍情”,內部雖有內鬥但朝廷也插手不得,自我新陳代謝的更換首領,呈現出一種世襲制的狀態。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為什麼又存在了150年?沐風說史2018-11-19 21:22:54

發生在李隆基末年的安史之亂,確實是讓唐朝由盛轉衰,經過這場長達八年之久的叛亂,大唐的盛世一去不復返,開元盛世的景象也隨之而飄去,唐朝進入了一個相對平平靜的時期,但是在安史之亂之後,唐朝,集中爆發了兩大問題,一個是宦官問題,一個是藩鎮割據。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為什麼又存在了150年?

安史之亂的爆發,其實就是藩鎮將領不斷實力強化造成的後果,這對於唐朝的制度以及後來的發展,都造成了很嚴重的影響。唐王朝皇族控制權力在安史之亂之後逐步的衰落。一個是在中央出現了極為嚴重的宦官亂政問題,在地方出現了藩鎮割據問題。

但我們要說的是中央政府也有自己的軍隊神策軍,但這時軍隊卻掌握在宦官手中,這也是唐朝末年宦官危害來源之一,那就是軍權旁落,皇帝無法控制中央軍隊,這就造成了皇帝權力的旁落,在唐朝末年,很多皇帝都是被宦官廢除和殺害的。

而地方上安史之亂之後,由於唐王朝需要借用外族以及地方將領的勢力進行鎮壓叛亂,對地方大肆封賞,導致安史之亂之後,藩鎮將領數量急劇增長,這些將領的權力也越來越大,造成了尾大不掉之勢,就是這樣的情況下,唐朝還延續了百年之久,那是因為中央和地方上,保持一定的平衡狀態。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為什麼又存在了150年?

其實藩鎮和宦官問題,並不是在安史之亂之後立即爆發的,而是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時間的逐步推移當中,宦官和藩鎮問題越來越嚴重,導致了唐王朝中央政府對於地方以及自身權利的維護都逐步的降低。這就是為什麼安史之亂之後,唐王朝又延續了很多年。

畢竟安史之亂,並沒有根本上傷及了唐王朝統治的根基,只是讓唐王朝的繁榮盛世衰落了下來。但是安史之亂也給地方藩鎮們造成很壞的一個影響,那就是我兵多,權力就大,可以影響朝局的發展,唐王朝就是在這樣一步步的內亂之中,走向了滅亡,就是在最後的黃巢起義當中,唐王朝還是借用了藩鎮的勢力以及宦官的控制軍隊,最後唐王朝也是毀在了宦官和藩鎮手裡。

問題是一步步發展出來的,在安史之亂之後,唐朝的矛盾逐步的被激化出來,但是並不能讓唐朝一下子的滅絕,因為問題嚴重性是一步步積累的。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為什麼又存在了150年?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為什麼又存在了150年?隴上夕照2018-11-29 10:10:24

老衲侃春秋現在來和大家一起“關注歷史,講述歷史,解讀歷史”

安史之亂,從公元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歷時七年之久。雖然亂事最終得以平定,可是對唐朝廷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均產生極為深遠而巨大的影響。

這次戰亂使社會遭到了一次浩劫,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中央王朝已經無力再控制地方,同時也失去了對周邊地區少數民族的控制。

總體來說就是唐王朝從此內憂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但再像步履蹣跚的一個老人,畢竟又晃晃悠悠的走了150年。那麼,是什麼原因支撐著它一路走來呢?有一下幾方面的因素,我們來一一剖析: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為什麼又存在了150年?

(一)。中央的權威始終存在,老百姓對李唐王朝是高度的認可

歷史上哪個朝代的皇帝都沒有安史之亂後的唐朝皇帝狼狽,從唐玄宗被迫棄都逃往西蜀,從此開了一個頭,以後的皇帝打不過了丟下老百姓就逃就跑,等官軍剿滅匪亂以後,再來個迴歸。

據統計,首都長安六次在內鬥亦或是外敵入侵時被攻破,皇帝九次逃難外地,狼狽不堪。

公元756年,安史之亂,唐玄宗棄都而逃;

公元763年,吐蕃進犯,直逼長安,代宗李豫走陝州;

公元782年,節度使李希烈叛變,靖難之師譁變,德宗逃亡;

公元881年,黃巢攻入長安,僖宗逃到成都;

公元885年,神策軍潰散,僖宗逃鳳翔;

公元894年,李克用進逼長安,昭宗逃往鳳翔;

公元895年、901年,昭宗又逃離京師;

公元907年,朱全忠將昭宗劫持到洛陽,然後將其殺掉,唐朝滅亡。

但是就這麼奇怪,其他王朝丟一次首都就基本上國滅了,而唐朝丟了這麼多次,除了最後一次唐朝滅國外,其餘幾次政權始終存在,這是什麼原因呢?

答案只有一個:

李唐王朝無論在老百姓眼中,還是其他地方勢力或外藩眼中,就是正統王朝。這一點誰也無法替代。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為什麼又存在了150年?

(二)。藩鎮雖然割據,但他們擁護中央

自安史之亂平定後,藩鎮便是大唐帝國的三大支柱之一,和朝堂官僚集團,控制中央禁軍的宦官集團一起,互相平衡制約,切實有效地維護著帝國的統治。

安史之亂之後,朝廷的控制力減弱,藩鎮割據加劇。朝廷和藩鎮之間,一直官司不斷,戰爭不斷。由於藩鎮諸節度使(相當於王爺)像向皇位那樣的世襲,皇上不幹,或者有的藩鎮不老實,要擴大地盤,從而引起內亂。朝廷只好派出軍隊去用拳頭說話,但是打來打去,這個問題始終沒有解決。

直到“中興之主”唐憲宗的出現,在對付藩鎮割據的歷史問題上,他審時度勢,連連用兵,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勝利,平定淮西吳元、濟淄青李師道後,各藩鎮再度向朝廷獻忠心,紛紛表示質子割地。在形式上將帝國重歸一統。

就連最桀驁的河朔三鎮亦不過劃地自守,無造反甚至取代唐朝之野心。

當然,也出現過朱泚李希烈這樣公然稱帝的藩鎮,但在神策軍和各路節度使的合力打擊下,迅速灰飛煙滅。

同時,我們不光要看到地方藩鎮武裝割據這個消極面,也要看到它的積極意義。

南方的藩鎮負責國家賦稅的收繳,北方的藩鎮擔負著為國家抵禦吐蕃、回紇、契丹等異族的責任。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為什麼又存在了150年?

(三)。中央的軍事實力還依然很強大

應該說,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在神策軍的鎮守下,朝廷獲得安寧,國家進入穩定局面,社會重新出現繁榮景象。在很大程度上,神策軍是唐朝歷經安史之亂,還有後來各種叛亂、動亂之後,還能延續150年的堅強武力保障。

日本僧人圓仁曾經於唐文宗時期來到中國求法,對唐朝局勢相當瞭解,他說:“左右神策軍,天子護軍也,每年有十萬軍。自古君王,頻有臣叛之難,唯置此軍以來,無人敢奪國寶。”

唐後期,由於朝廷集權與地方割據的矛盾日益尖銳,嚴重的局勢使唐朝統治者認識到必須擁有一支由朝廷直接掌握的、有戰鬥力的武裝力量,加強神策軍勢在必行。神策軍有過兩次較大規模的擴編。

唐朝自唐穆宗以後,天子多受制於宦官。穆宗以後共有九帝,其中,除敬宗、哀帝外,其餘均為宦官所立。

宦官集團之所以能掌握皇帝的生、死、廢立大權,根本原因在於他們掌握神策軍兵權,以神策軍為工具控制皇權。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為什麼又存在了150年?

(四)。江南稅負區還控制在中央手中

安史之亂,黃河中下游地區遭受破壞嚴重,淮河以南地區遭受戰爭的破壞相對小得多, 唐朝中期淮河以南的土地大量開墾及大修水利,插秧移植水稻,使江淮的糧產量大幅增加,成為全國重要的糧食產區。俗話說,“手裡有糧,心中不慌”。朝廷老百姓都有糧吃,無疑能保證局面的穩定。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宰相楊炎建議頒行“兩稅法”。兩稅法是以原有的地稅和戶稅為主,統一各項稅收而制定的新稅法。由於分夏、秋兩季徵收,所以稱為“兩稅法”。兩稅法是對當時賦役制度較全面的改革。

這對於解放生產力,促進當時社會經濟的恢復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調動了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 奠定了唐後期到明代中葉賦稅制度的基礎。直到明萬曆九年(1581年)張居正“一條鞭法”的出現。

朝廷有錢了,什麼都好辦了。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為什麼又存在了150年?

(五)。朝廷面臨的危機是內亂,而不是外患

由於唐太宗時代,文治武功達到極致,唐太宗還被西域的少數民族稱為“天可汗”。唐高宗時期,打下了高麗。唐朝的版圖達到1200萬平方公里,是唐朝的最大值。這些成績,對周邊的少數民族無疑形成一種震懾。

舉兩個例子。薛仁貴當年“三箭定天山”,威震西域。後來突厥人聽說薛仁貴死了,進犯邊關。薛仁貴年屆七十(69歲),帶兵出戰。薛仁貴前進途中遇到突厥軍隊,他去掉頭盔鎧甲,一身簡便戎裝去見他們。突厥人上前來仔細辨認,一看果然是這位尊神,大驚失色。紛紛下馬排隊拜揖,然後匆匆離去。

僕固懷恩叛亂,聯絡吐蕃、回紇等國,聚集三十萬軍隊,擄掠涇州、邠州、鳳翔,進犯醴泉、奉天。

郭子儀親自上陣,遠遠的看到鬚髮斑白的老將出陣,回紇兵都很奇怪,問道:“這個人是誰?”在得知是郭令公後吃驚地說道:“郭令公還在嗎?僕固懷恩說大唐天子駕崩,郭令公去世,中國無人主持,所以才入侵。郭令公如今健在,大唐天子還在嗎?”在得知皇帝健在的訊息後,紛紛表示的確是被僕固懷恩給忽悠了。馬上下令撤軍。

這是什麼?這就是威勢!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為什麼又存在了150年?

在“安史之亂”中,在靈武繼位的唐肅宗李亨,不得不“有病亂投醫”,到外面的回紇部落去借兵。當然,這個兵不是白借,是要付代價的。唐肅宗和回紇約定的價格是:“收復了京城之日,土地與男子歸唐朝所有,金帛與女人全部歸於回紇。”

回紇出兵幫唐軍收復了長安城、洛陽,唐朝再混蛋也不能讓他們在這兩個都城洗劫呀,於是又與回紇約定,唐朝任命回紇葉護為司空,封忠義王爵,並答應每年贈送回紇絲織品二萬匹, 每年向回紇購買數萬至十萬匹馬,每匹馬支付絹四十匹,病弱之馬照價支付,這就是唐與回紇的“絹馬貿易”。雖然拿錢擺平了此事,但回紇還是甘心俯首稱臣的。

真正對唐造成危險的,是吐蕃。公元763年的吐蕃進犯,兵髮長安,唐代宗逃跑。但吐蕃的意圖非常明顯,就是搶劫女人和財物,他們並不是要長期佔領都城。所以,把長安城洗劫一空後,主動撤離了。代宗李豫走陝州以外,剩下的外患對唐朝朝廷再也沒有構成實際威脅。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為什麼又存在了150年?

(六)。把持朝政的宦官沒有改朝換代的野心和條件

其實唐朝後期的官宦專權,才是朝廷最頭痛的禍源。 賦予宦官權力的,就是“安史之亂”的另一個主角唐玄宗。讓宦官出任監軍,其始作俑者正是唐玄宗李隆基。自從他開此先例之後,宦官監軍就成了中晚唐歷史上的一大弊政。在此後一百五十多年的時間裡,李唐朝廷將一次又一次因為這項弊政而蒙受巨大損失。

他還是親王的時候,高力士就對他傾心事奉,後來李隆基被立為太子之後,便奏請唐睿宗任命高力士為內給事,因誅除蕭至忠、岑羲等人有功,唐玄宗又賜給他高官。從此以後宦官逐漸增加到三千多人,被任命為三品將軍的人也越來越多,穿紅、紫朝服的達到一千餘人,宦官勢力從此膨脹起來。

從開元時期起,以高力士得寵用事為標誌,宦官作為一個強勁的政治勢力,正式登上了大唐帝國的歷史舞臺——“宦官之盛自此始”。(《資治通鑑》卷二一○)

唐朝自唐穆宗以後共有九帝,其中,除唐敬宗、唐哀帝外,其餘均為宦官所立。唐憲宗死於宦官之手,唐敬宗雖不是宦官擁立,也死於宦官之手。宦官集團之所以能掌握皇帝的生、死、廢立大權,根本原因在於他們掌握了神策軍的兵權,以神策軍為工具控制皇權。

但是宦官再跋扈,他們再有野心,也只是更換李氏的宗親後人。

宦官他們自己不敢,也不能當皇帝。

所以,始終是李唐的國祚在延續,江山不會改姓。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為什麼又存在了150年?

不是結尾的結尾:

安史之亂使唐朝從高峰迅速滑入谷底,它後來的的滅亡則是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朋黨之爭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藩鎮長期割據,與中央對抗,嚴重削弱了中央集權的力量;宦官專權,使皇帝大權旁落,嚴重破壞了國家正常的統治秩序;朋黨之爭,造成嚴重的內耗,朝廷的力量嚴重削弱。

爭鬥的結果是政權日趨腐朽,百姓的生活也日趨悲慘,最終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的,在起義軍的沉重打擊下,唐朝統治徹底崩潰,統治中國290年的大唐帝國壽終正寢了 。

唐朝這麼一個大王朝結束了,後來的政權沒有一個具有李氏這麼強的凝聚力、號召力,所以,國家開始四分五裂。

朱全忠(朱溫) 於公元907年逼迫唐哀帝禪讓,不久又殺之,唐朝滅亡,五代十國時期開始。

直到公元 979年趙匡胤軍隊消滅了北漢,十國時期結束,正式進入宋朝,中國又迎來一個大統一朝代。

參考資料:

《舊唐書》後晉·劉昫等

《新唐書》宋·歐陽修

《資治通鑑》宋·司馬光

老衲侃春秋嚴正宣告:原創作品,禁止非法轉載!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為什麼又存在了150年?資治通史2018-11-14 17:25:45

安史之亂是唐朝極盛反衰的轉折點,但是歷經八年之久的叛亂最終被平定,也沒有了顛覆唐朝的政權,大唐朝依舊是李家的天下。所不同的是苦人天下的老百姓,唐朝國力虛脫,頹廢不堪,更致命的是導致唐朝衰落的藩鎮割據愈演愈烈。此時的唐朝形同一個外強中乾的胖子,疾病纏身,苟延殘喘。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為什麼又存在了150年?

公元874年,兩個鹽販王仙芝、黃巢率先舉起了推翻唐朝的大旗。10年後起義軍終於被剿滅,但是唐朝的政權遭受了沉痛的打擊,雖然沒有滅亡,但土崩瓦解的唐王朝已經名存實亡。

公元907年四月,梁王朱溫篡唐自立,國號大梁,建元開平,朱溫被稱作梁太祖。大梁政權的建立,標誌著唐朝的滅亡,中國重新分裂,五代十國的混戰從此開始。此時距公元755年爆發的安史之亂,經歷了將近150年。

那麼,安史之亂後,已經處於風雨飄搖的唐王朝憑什麼對存活了150年呢?

答案是憑三個人,也就是唐朝歷史上的三個中興之主,分別是:唐憲宗李純、唐武宗李炎和唐宣宗李忱。三個人開創了唐朝中後期著名的元和中興、會昌中興和大中之治。三個小盛世雖然沒有將唐朝拉回歷史上最鼎盛輝煌時期,但成功的為唐朝續命近150年。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為什麼又存在了150年?

(唐憲宗)

唐憲宗李純(805——820年在位),唐朝第十一皇帝。

唐憲宗李純是個奮發有為的皇帝,他在位後

“讀列聖實錄、貞觀開元故事,竦慕不能釋卷”,

他把

“太宗之創業”,“玄宗之治理”

,都當做效法的榜樣。為了糾正朝廷權力日益消弱、藩鎮權力膨脹的局面,他提高宰相的權威,平定藩鎮的叛亂,致使

“中外鹹理,紀律再張”

,出現了唐朝中興的盛況。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為什麼又存在了150年?

(唐武宗)

唐武宗李炎(840——846年在位),唐朝第十五皇帝。

唐武宗在位期間作用李德裕為相,對唐朝後期的弊症做了一些改革。武宗崇通道教,禁止道教以外的宗教,例如佛教,景教等。會昌五年,武宗下令拆毀寺廟,沒收大量佛寺土地。故在佛教史上列為“三武滅佛”的其中一位號武字的君主,又稱會昌滅佛。由於滅佛成功,從而擴大了政府稅源,鞏固了中央集權。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為什麼又存在了150年?

(唐宣宗)

唐宣宗李忱(846——859年在位),唐朝第十六位皇帝

唐宣宗即位後,致力於改善中唐以來遺留下來的種種社會問題。對內貶謫李德裕,結束“牛李黨爭”,抑制宦官勢力過度膨脹,打擊不法權貴、外戚。在位期間勤儉治國、體恤百姓、減少賦稅,注重人才選拔。對外不斷擊敗吐蕃、回鶻、党項以及奚人等國,收復了大片在安史之亂中被吐蕃人佔領的土地。唐朝國勢漸起,百姓安居樂業,使本已衰敗的唐朝呈現“中興”的小康局面。

所以說,唐朝能在安史之亂後堅挺150年,主要是得益於三位皇帝的有力作為。如果從安史之亂後唐朝皇帝就開始自甘墮落、不思進取,那麼唐朝早就被掃進了歷史的垃圾桶。

感謝朋友們的點選、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的看法!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為什麼又存在了150年?北玄武2018-10-19 12:56:24

安史之亂過程中,大唐帝國中央政府無力鎮壓,只要讓各個地方大將出兵平叛,為了鼓勵平叛,自然是各種鼓勵措施,特權大大地給,這些將領受到激勵,最終平滅安祿山史思明叛軍,而各個地方大將平叛之後,依舊保有特權,藩鎮割據由此拉開序幕。

注意,這只是藩鎮割據的開始,地方雖然有諸多特權,但是中央權威還沒有徹底崩塌,大家還是認大唐朝廷的。而且,皇上及朝臣也充分利用藩鎮之間的矛盾相互牽制,誰敢挑戰中央,就昭告另一個大將去“教訓”,這樣利用各個藩鎮之間的嫌隙,分而治之發揮了作用。第三就是,在叛亂剛剛平定那段時間,不少將領還真的是忠心於大唐朝廷的,也不全都是為了權力,而這些人,保證了很長一段時間中央的權威。只是在很多代之後,大唐越來越衰,後人已經不覺得忠心是多好的事兒,慢慢地,唐政權沉淪下去,最終被朱溫同志廢掉,迎來了五代十國。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為什麼又存在了150年?正點歷史2019-02-04 22:15:00

在世界的東方有一個強大的帝國叫大唐,和平、美麗、強大、繁榮,是當時世界其他各族對大唐盛世的最直觀的感受。在歷經了開元盛世、貞觀之治兩大盛世,大唐的國力、大唐的影響力達到了巔峰。所謂任何事情都有對立的兩面性,在大唐強大的背後,隱患也越加的凸顯,這也是安史之亂爆發的重要原因。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為什麼又存在了150年?

安史之亂是大唐國內最為混亂的一場戰役,前前後後打了8年,才得以平息。將大唐的國力是消耗一空啊!可是大唐依舊延續了150年,是因為在安史之亂之後,大唐陸陸續續的誕生了幾位賢明的君主,將大唐江山收拾的非常好。每當大唐處於危險境地的時候,就會有一位有作為的帝王誕生。唯一遺憾的事就是這幾位君主,都活的不太長,因此未能徹底挽救大唐的頹廢之勢。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為什麼又存在了150年?

還有一個能讓大唐延續150年的原因就是大唐的制度。中央集權管理地方藩王,地方藩王自治自己的領地並且聽從中央的命令。因此在安史之亂之後,人口、財力都大大消耗的情況下,各個地方的藩王都控制好了自己的地方,並且依舊聽從中央的命令。但是,因為安史之亂的影響,很多強大的藩王也就有了“獨立”,不想聽中央命令的想法了。表面敷衍中央集權,實際強大自身。所以就算誕生了再多的賢明君主,也不能挽回大唐的頹廢之勢。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為什麼又存在了150年?

不過,雖然延續了150年之久,大唐所統治的地盤越來越小。所以安史之亂的影響確實很大。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為什麼又存在了150年?督師天下2018-11-17 11:45:16

感謝邀請。

我認為唐朝能在安史之亂後延續150多年,主要取決於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經濟上,唐朝中央政府仍然控制著江南的賦稅重地。從兩晉以來,衣冠南渡,江南地區經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而仍然控制著江南地區的中央政府在經濟上足以碾壓各地藩鎮。另外由於大運河的存在,南方的物資可以源源不斷地供給長安。

長安方面有大量的資源可以拉攏分化各地藩鎮。如果不是後來黃巢起義把江南經濟打亂了,唐朝還能撐下去。

其次在政治上,安史之亂後,唐朝中央政府仍然擁有大量的民心,能得到讀書人和地主的效忠。甚至除了河北強藩,其他地方的節度使仍然保持對中央的畏懼和服從。這是唐朝中央政府在政治上的合法性所致。至少在安史之亂後,沒有任何一個政治集團有能力、有名望取代唐朝中央政府。

在軍事上,由於唐朝政府擁有大量的錢糧,能夠組建一支較為精銳的中央軍。比如中唐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神策軍。這讓唐朝有足夠的軍事實力威壓各方。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為什麼又存在了150年?白楊樹下談歷史2018-11-14 21:27:42

唐朝盛世持續百年,而隨著安史之亂的發生,唐朝由盛轉衰,政權分散,藩鎮割據。唐朝從穩定盛世到內部勾心鬥角,經濟發展速度緩慢。而安史之亂之後,大量的異姓王則直接導致了唐朝的滅亡。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異姓王的相關歷史吧。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為什麼又存在了150年?

首先,異姓王作為一股獨特存在的勢力貫穿了整個唐朝,自武德初年直至唐哀帝末年這300多年的時間裡,異姓王將近有130個,這個數字甚至不包含對那些藩屬國家的分封。異姓王的發展在唐朝的發展規模是史上最大的,為什麼唐朝朝廷會允許這麼一個定時炸彈發展壯大呢?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為什麼又存在了150年?

其實一開始封異姓王可以說是作為唐朝初期政治上的一種策略。透過封異姓王而避免戰爭,化解割據勢力對唐王朝的威脅,並嘗試將其納入李唐王朝的政治體系,最終“化敵為友”。這一舉動在當時避免了許多不必要的戰爭,起到了非常大的積極作用。而到了天下太平時期,唐太宗提出“非功異姓不得稱王”,而最為太平時期幾乎很少有人能夠建功,所以這段時期幾乎沒有異姓王出現。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為什麼又存在了150年?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到了武后專政,已經稱帝的武則天開始大肆分封武氏宗親。這導致唐中宗復辟之後,韋后和太平公主也照葫蘆畫瓢地大肆分封自己的宗族子弟為王。而事實上這個階段的異姓王可以鞏固和加強當權者的統治地位,可以說還是有一點積極意義的。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為什麼又存在了150年?

但是過了安史之亂時期,分封異姓王就變成了沒有章法的濫封,僅僅是唐代宗、德宗兩朝就封了將近60個異姓王。甚至連安史之亂的叛將也被封為異姓王,本來是受朝廷之命前去平定叛亂的將領轉眼間就變成了割據勢力的軍閥,甚至反覆作亂、投降的節度使甚至都可以成為異姓王。這時候,異姓王政策已經變成了綏靖政策,五代十國政權的開創者幾乎都是異姓王,可以看出來安史之亂之後,異姓王政策已經成了唐朝的一個致命隱患。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為什麼又存在了150年?

本來有利於唐朝的穩定的異姓王政策隨著時間的流逝變了本質,最終導致唐王朝覆滅。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一樣,一些事情可能短期看來是有益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弊端會逐漸放大,本來的優點反而可能消失殆盡。最終導致難以挽回的後果。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為什麼又存在了150年?小邊講歷史2020-02-24 16:44:04

不請自來

安史之亂對於李唐王朝的打擊非常嚴重,但是並沒有到致命性地步。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為什麼又存在了150年?

首先說,安史之亂對於唐王朝的衝擊是多方面的,最嚴重的有三點。其一,國勢衰弱,國土緊縮。我們一直都說安史之亂是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標誌性事件就在於此。安史之亂之後,李唐王朝不斷的遭到邊境少數民族政權的侵擾,尤其是吐蕃。這也導致了唐王朝國土面積的不斷減少。再者,安史之亂使國家大規模軍事化。節度使不僅設立於國家邊境,在國家內部也普遍設立。武將掌握了地方上的財政大權,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於中央集權產生了非常大的威脅。第三,由於中央集權被嚴重削弱,使得河北、山東兩地藩鎮割據。這是中原地區最富庶的地界,但是在唐中後期,朝廷已經無法控制。直到五代後期,宋朝初期,才解決了此問題。

當然,安史之亂還有其他的影響,其中一影響卻間接的為李唐王朝打了續命的一針藥劑。這便是經濟重心的南移。

安史之亂的主戰場在北方,很多人為了避禍舉家遷移到了南方。在這個過程當中,南方的經濟不斷的發展,再加上本身的地理環境比較優越,使得南方的經濟得以迅速發展。

東南地區逐漸成為了朝廷的糧倉。而與河北,山東地區相反,東南地區的藩鎮還是聽命於朝廷。藉助大運河的方便,東南地區的糧餉可以源源不斷的運往關東,這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穩定朝廷的中流砥柱。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為什麼又存在了150年?

不僅於此,唐朝的邊境地區的節度使大多數也聽命於李唐王朝,這在一定程度上為朝廷減少了戰爭的憂慮。

唐史專家王小甫老師談到:唐畢竟是中國傳統社會的強盛王朝,它既沒因安史之亂一觸即潰,也不會因藩鎮割據而瞬間淪亡。

不僅是有一大批效忠於李唐王朝的文臣武將,而且還有很多善於理財的“計臣”。

在這裡便不得不提到兩位名臣,劉晏與楊炎。

劉晏在唐肅宗和唐代宗兩朝時期進行的改革,使得中央的財政得到了保障。其改革的主要內容為行“常平法”、完善“榷鹽法”以及整頓漕運。史書評價其行為“國用充足而民不困弊”。

劉晏之後是楊炎,其對稅制進行了完全的改革。即用“兩稅法”代替了“租庸調製”。這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土地關係與市場變化,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為什麼又存在了150年?

以上這些都是使唐王朝屹立不倒的原因,當然還不應該漏掉一點:即中華文化的包容性所產生的極大的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