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秦國幾乎沒出過一個昏君,為什麼還要經過6世才完成統一?武鄉侯2021-04-12 06:58:14

關中之地只是閉塞易守,但是人口土地上的都比不上中原地區,況且山東六國之前還是兵強馬壯,所以不可能一下子就同一天下。而李淵不一樣,他可不僅僅有關中之地,還有晉陽之類的,況且他的對手很多都是廢物,隨便打打就沒了

戰國時秦國幾乎沒出過一個昏君,為什麼還要經過6世才完成統一?劉摯仙老夫子2021-04-12 00:40:39

這個怕是要從當年秦朝所處的地理位置及物質環境下所存在的客觀條件,戰爭一是拼消耕綜合國力的,二是拼人文文化,秦在戰國初年是被中原其他分封國看做夷蠻之邦,再者物資也沒有其它六國物資資源豐富,所以,初期只韜光養晦,積聚力量,經過六代君主的勤勉,才有了可以逐步吞併中原六國的力量。

戰國時秦國幾乎沒出過一個昏君,為什麼還要經過6世才完成統一?娛樂滑鼠墊2021-04-12 07:15:37

沒出過昏君就不需要?哎。國力是需要積累的。而且秦國國內也不是一帆風順的。

戰國時秦國幾乎沒出過一個昏君,為什麼還要經過6世才完成統一?唐寶楨2021-04-12 19:16:03

要完成統一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戰國時期的各個國家都是實力差不多的能在那樣一個時代生存絕對不是僥倖。經過六世完成統一就很不容易了,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絕對是由量變引起質變這樣過程。秦國由地處偏僻弱國而變為吞併六國的強國,秦國沒有出昏君其它國家也全不是昏君也有勵精圖治面對秦國統一的程序也是全力阻止。

各個國家都是不同程度進行了變法圖強,一旦發現秦國的企圖各個國家會聯合起來。就人們的思想觀念來看長時間的分裂也習慣於各自為政,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面對如此艱難的事情六代人鍥而不捨都只為一個共同的目標,立大志併為其奮鬥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從商鞅變法開始秦國變強大了為其提供製度保障,後世之君繼承並且發揚。六國人才多在自己的國家不被重視重用一旦到了秦國卻能發揮才能,為有識之士提供一個實現才華的平臺。我想秦國能統一六國來源於它的包容與接納,包容了不同接納了一切。都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可是這一準備卻是六世。

戰國時秦國幾乎沒出過一個昏君,為什麼還要經過6世才完成統一?海和40之路2021-04-12 08:36:54

對付六個敵人和對付一個敵人。

戰國時秦國幾乎沒出過一個昏君,為什麼還要經過6世才完成統一?毫末之大2021-04-12 00:43:17

第一是國力,雖然說後期秦國已經很強,但是畢竟對手是六國,如果真正的結盟,總體實力不會比秦國差,秦國顯然不想讓自己元氣大傷。

第二中國處在一個半封閉環境,但不是全封閉,七國爭雄也要顧及民族存亡,把自己徹底打廢,便宜的只會是周邊匈奴為首的其它少數民族。秦亡後,楚漢相爭導致國內元氣大傷,劉邦與匈奴大戰,大敗屈辱而歸就是教訓。

第三就是宗法制的厲害了,宗法制以血脈關係控制和管理國家,雖然由於血脈關係的疏遠,導致周王朝對諸侯的控制了逐漸不存在,但是在文化上對於華夏人的影響是絕對強悍的。從西周內部亂來導致自己權力瓦解,逐漸出現禮崩樂壞,到周王室徹底覆滅,中間可是過了好幾百年,諸侯可以把王室當工具當看不見,但是直接說征伐周國而讓自己成為天下共主是沒有的。再一個是宗法制誕生了強悍的貴族,衍生了士人階層。貴族是國家的統治者,士人是有望參與到國家治理的。這些人的利益是和自己的國家利益大部分重合的,貴族自不用說,士人作為新興階層,知識分子,雖然有很大的自由性,但是如果他們能在自己的母國發光發亮,絕對是沒有人到別國效力的。

而且秦國一直被東方六國排斥在文化圈以外,人才補給實際上沒有那麼快速的,軍隊實力和國力是短暫的,只有源源不斷的人才,才能讓強悍的軍事實力和國力得以延續。而人才的補給速度就是一個限制。尤其是秦國要的是願意在法家為主流思想下好好幹活的員工。

六國雖弱,但也有部分時間有某些國家國力或者軍事實力很強,軍事實力有時候體現在軍隊素質上,如魏武卒、胡服騎射的趙軍等;也有時候體現在軍隊統帥的能力上,如廉頗、李牧、吳起、孫臏、樂毅、戰國四君子、項燕等等。

戰國時秦國幾乎沒出過一個昏君,為什麼還要經過6世才完成統一?書法之情2021-04-12 07:59:59

你再能幹,事情能一天做完嗎。隋煬帝為啥背千古罵名,其實他就是做了你希望的,所以全國人民都反對他,因為不堪重負。

戰國時秦國幾乎沒出過一個昏君,為什麼還要經過6世才完成統一?孤傲雪蓮2021-04-14 12:48:17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要簡單回顧一下秦國六世一百餘年的光輝歷史。

戰國時秦國幾乎沒出過一個昏君,為什麼還要經過6世才完成統一?

秦孝公嬴渠梁(公元前362年-公元前338年)在位期間重用商鞅實行變法,獎勵耕戰,並遷都咸陽,建立縣制行政,開阡陌,在加強中央集權的同時,不斷增進農業生產。對外與楚和親,與韓訂約,聯齊、趙攻魏國都城安邑,拓地至洛水以東,自此國力日強,商鞅變法是秦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的全方位的改革。商鞅變法二十餘年的時間使秦國國力大增河西之戰大敗魏國一舉收復河西,為東出之路奠定了基礎。

戰國時秦國幾乎沒出過一個昏君,為什麼還要經過6世才完成統一?

秦惠文王贏駟(公元前338年-公元前311年)在位,秦惠文王年十九即位,以宗室多怨,誅殺衛鞅。公元前325年改“公”稱“王”,並改元為更元元年,成為秦國第一王。秦惠文王當政期間,北掃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為秦統一中國打下堅實基礎。

秦武王嬴蕩(公元前311年-公元前307年),重武好戰,在位期間,平蜀亂,設丞相,拔宜陽,置三川,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築堤修橋。秦武王身高體壯,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秦武王四年(前307年),武王與孟說比賽舉“龍文赤鼎”,結果大鼎脫手,砸斷脛骨,到了晚上,氣絕而亡,年僅23歲。

戰國時秦國幾乎沒出過一個昏君,為什麼還要經過6世才完成統一?

秦昭襄王嬴稷(公元前307年-公元前251年)在位,秦昭襄王在位期間任用白起為將軍,先後戰勝三晉、齊國、楚國,攻取魏國的河東郡和南陽郡、楚國的黔中郡和郢都。發動長平之戰,大勝趙軍。攻陷東周王都洛邑,俘虜周赧王,遷九鼎於咸陽,結束了周朝八百年統治。

秦孝文王嬴柱 (公元前251年―公元前250年 )在位,亦稱安國君,秦昭襄王次子,秦始皇祖父。正式在位僅3天。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下令大赦罪人,按功表彰先王功臣,優待宗族親屬,在位時間短可以忽略不計。

戰國時秦國幾乎沒出過一個昏君,為什麼還要經過6世才完成統一?

秦莊襄王嬴異人(前250年-前247年)在位,命丞相呂不韋率軍攻滅東周,至此,周王朝最後殘餘的勢力被剷除。接著,秦軍繼續蠶食三晉,又攻佔大片土地。秦莊襄王三年(前247年)五月,莊襄王薨,享年三十五歲。子政繼位,是為秦始皇帝。

秦始皇嬴政(前247年—前210年)在位,在位三十六年。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建立首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曾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是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秦始皇在中央建立皇帝制度,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還把中國推向大一統時代,為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開創新局面。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深遠影響,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譽為“千古一帝”。

戰國時秦國幾乎沒出過一個昏君,為什麼還要經過6世才完成統一?

秦孝公變法圖強,利用強力手段打壓公族勢力為秦國發展壯大奠定了強有力的根基,秦惠文王佔領巴蜀為秦國贏得天府之國的大糧倉,掃滅義渠鞏固大後方,積極開展連橫以破六國合縱,使秦國國力更進一步,秦武王在位三年意外舉鼎而死,但攻入東周洛陽,破壞了禮,讓六國都知道了秦國獨霸天下的野心,秦昭襄王在位56年,利用遠交近攻的戰略戰術,在長平之戰大敗趙國,伊厥之戰打敗韓魏聯軍,攻破楚國郢都,讓楚懷王客死秦國。為秦的一統天下奠定了基礎,秦莊襄王依靠商人呂不韋獲得秦王寶座,其繼任者秦始皇更是雄才大略矢志不渝要橫掃六國一統天下。

戰國時秦國幾乎沒出過一個昏君,為什麼還要經過6世才完成統一?

秦國之所以六世才完成一統,首先是用近百的時間積蓄國力,由西方蠻族弱國一步步變強變大,與此同時透過連年征戰削弱六國國力,由量變轉變為質變透過蠶食六國並且離間破壞六國的團結聯合,一步步走向成功。秦國人口只有四五百萬,在戰國後期卻擁有了一支百餘萬兵力的虎狼之師,對比山東六國,楚國坐有江南半壁,擁兵只有五六十萬,趙國在長平之戰損失了四十餘萬勁卒國力大衰,魏韓兩國在伊厥之戰同樣損失慘重,只剩十餘萬殘兵,北方的燕國在與趙國的爭鬥中同樣損失慘重,太子丹迫不得以刺殺秦王,加速了自己的滅亡,而東方的齊國卻保持中立對五國存亡不聞不問亦不整軍備戰,導致最終被強秦一一殲滅。

戰國時秦國幾乎沒出過一個昏君,為什麼還要經過6世才完成統一?

因此秦要完成天下一統,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六國被秦國虐了百年,只待秦始皇的最後致命一擊,這便是天時;秦國坐擁函谷關天險五國聯軍每次都無功而返,這便是東出進退自如的地利之勢;經歷百年戰亂的各國人民都渴望天下一統結束戰亂,秦國更是軍民上下同心對完成一統天下信心十足,這就是人和,而三者皆具的只有秦王政時代。

秦昭襄王在位時,秦國國力空前,滅了東周,如果嬴稷再活十年,真就有可能一通天下,但他已經七十歲高齡,已然沒有精力去完成一統。秦武王在位四年,秦孝文王在位三天,秦莊襄王在位三年可以忽略不計,也根本沒有時間去完成統一。只有秦王嬴政用十餘年時間運籌帷幄,十年時間遠交近攻一一殲滅的方式才完成了對六國的統一。所以說秦六世一統天下並不是國君昏不昏庸的問題,而是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合而為一才能實現。

戰國時秦國幾乎沒出過一個昏君,為什麼還要經過6世才完成統一?小小丁當68502021-04-13 23:27:19

奮六世之餘力,一個偏安一隅的弱國,能六代努力統一中國已經很不錯了!

戰國時秦國幾乎沒出過一個昏君,為什麼還要經過6世才完成統一?懶人隨筆詳解歷相真相2021-04-12 20:21:45

因為第一點,在這之前從來沒有能實現統一的國家,包括夏 商 周 三代王朝。他們都是以井田制為核心的金字塔模式統一天下。圍繞中央為核心,四方以附屬臣服的姿態奉中央為盟主。四方執政者享有高度自主。從來沒有高度集權統一管理的先例。各個國家的思維接受不了這些。所以會造成激烈的對抗。

第二點。秦國和其它國家的實力並非一直就是壓倒性的,甚至在某段時間是弱勢的,差點被魏國給亡國。是經過歷代秦王努力才有的機會發展壯大。秦獻公軍事改革,秦孝公商鞅變法。秦惠文王維持變法大力引進人才。到秦昭王手裡才有初步的優勢。

第三點是軍事對抗,秦國改革的同時其它六國也在進行改革。實力相差並不大。秦國靠引進別國人才,不斷規劃調整秦國戰略才有機會一步一步滅掉其它六國。直到秦昭王晚年長平之戰才打掉最後一個有實力的大國。對天下在這時候才有了絕對的壓制力。之後兩代均早死,才有的秦始皇一統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