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一定要生孩子嗎?gj粉2017-08-31 16:38:39

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最好要生個娃,除非你不愛這個男的,或許……

女生一定要生孩子嗎?三十恰中年2017-09-01 09:25:52

一提生孩子,很多人必提“傳統觀念”,什麼“傳宗接代”、“兒孫滿堂”、“開枝散葉”,簡直在說不生就你就不是中國人,好像每個人出生後就自帶一項不可刪除功能:生,多生,生男孩,否則你就是愧對祖上。

這放在過去,或許有它的意義。過去條件差,繁殖本身是一件艱難而充滿風險的事,質量難以保證怎麼辦?拼數量唄!於是就形成了一種根深蒂固的關於延續香火的集體無意識,一代代地對人們,特別是對女人們進行著催眠,讓女人把生育作為自己的天職,將女人的人生定義為婚姻美滿、兒女雙全才是圓滿。

女生一定要生孩子嗎?

中國古代社會設計了一套完美程式,然後就要求一代一代地婦女按程式過日子。

如果你沒有做到,就背離了社會和家族的期待,就會失去從眾的安全感,甚至自責羞愧。

這大概是人類這個種族確保繁衍、求得自保的一種方法。可如今早不是過去那個蠻荒或饑饉的年代了。地球人口都爆炸了,生孩子這件事究竟還有什麼意義?

01

“姑娘,等你到了歲數,自然就會想要孩子了!”

“現在不生,到後面沒得生了!”

“那麼晚生對你身體不好,對孩子也不好。”

“你現在不做選擇,等到你想選擇了,老天不讓你選了!”

諸如此類的話不絕於耳。

女生一定要生孩子嗎?

的確,女人到了更年期,面臨絕經的時候,多少是會感到沮喪的,因為這是她女人身份裡最重要最特殊的一種權利的喪失,無論如何,喪失都不是那麼令人愉快的。

相反,能夠生育,在精神層面上對女人會是一種肯定和承認。往更深的心理層面說,女人能生孩子而男人不能,這可是一個女人可以“打敗”男人的領域,甚至是一種驕傲。想想吧,一個細胞在女人的體內孕育成為一個智慧生命,這個過程就如同上帝造人般神奇,的確能夠給人帶來很大的價值感。

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關於生孩子有個有趣的理論認為,男人之所以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工作上,就是因為他們不能生孩子,而生孩子是人類超越一切重中之重的大事,女人因可以生孩子,而天然就獲得了一種強烈的自我價值感和存在感,而男人卻不行,所以他們只好透過拼命工作,獲得價值感和成就感,避免空虛感。

02

我曾經有個同事,一心一意地想要孩子,可就是要不上。後來她乾脆不上班了,常年在家休養,期間聽說經歷過幾次小產,也是很令人揪心,眼見著她的狀態隨著孩子的問題起起伏伏,上上下下。好在最終如願以償,如今娃已兩歲多,她也已淪為重度曬娃狂魔。

我這位同事總算還是幸運的,但如果結局並不那麼理想呢?雖然生孩子能夠滿足一些女人很重要的心理需要,而沒有在最佳生育年齡有一個孩子會是一種壓力和打擊,但如果我們把生育作為衡量自己價值的唯一標準,就有些太極端化。

女生一定要生孩子嗎?

如今女性進步了,有權利了,生不生得出孩子早就不是衡量女人的唯一標準了,婚姻、孩子其實只是女人眾多價值感、幸福感的來源“之一”,如果你只有這“之一”,而沒有“之二”“之三”,那就說明你已經被過度被物化了,被原生家庭或是傳統文化洗腦了,因為過去的文化就是把人“動物化”和“生育機器化”的,不相信女人除此之外還能有其他的價值標準。

03

寫到這裡,我想起了王菲和竇靖童。有人很不留口德地罵王菲不是個好媽媽,說她養的孩子男不男,女不女。我倒是想說,竇靖童不按標配生活,不按世俗標準出牌,她這個媽媽依然可以全然接納,在這一點上,至少王菲是個有包容力的媽媽,有了這一點,竇靖童在年少時就有機會去嘗試,也敢於嘗試,就更有可能找到真正的自我,形成自己的價值標準,過一種自創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說,她能夠自己為自己的存在找到一種說法——這是不會被外界所摧垮的最堅實的基礎。

假如有一天竇靖童真的驚世駭俗地出櫃了,我想她內心的臺詞也一定是:“我是不是同性戀,關你屁事?”

那麼作為一個普通女性,我們又有沒有足夠的膽量說一句:“我生不生孩子,關你屁事?”

你自己的選擇是什麼?

04

生不生孩子,本來就是人生的選修課,而不是必備件,是應該由女人自己去思考、定義和選擇的。

要求天底下的女人都要生,就是一種綁架,一種挾持,一種控制。而什麼樣的女人容易被綁架,被挾持,被控制?答案就是,自我貧乏的女人。

過去的中國人是不被允許有自我的,人生永遠都在追逐那些外在的、大家都在追的標準,比如一個女人,年輕時要嫁得好,要有孩子;有了孩子之後孩子要優秀,成績好;等自己老了,孩子必須要孝敬,要給生個孫子……看起來這一輩子好充實,其實她的內在永遠都是飢餓的,恐慌的。

女生一定要生孩子嗎?

電視裡看過一個對催生的媽媽的採訪,她就說:“我們老兩口住四百多平的房子,家裡好安靜,我們很寂寞的。”

所以,親愛的阿姨,你們就需要一個胖娃娃來打發你們的寂寞嗎?我送你們一隻狗好不好?

想起我一個同事在生了孩子幾年後感慨說,“現在連個花我都不敢輕易養,那也是一個生命啊,是有責任的啊!”

的確,真正對自己、對孩子負責任的做法,是不要把孩子當作物、動物、寵物,而是真正問問自己:

我是自己想要孩子嗎?

我是不是為了家族的繁衍而生孩子?

我喜歡孩子嗎?

我知道有了孩子之後人生和家庭會受到怎樣的影響?發生怎樣的改變?

我準備好了嗎?

我心甘情願承擔這些後果嗎?

05

如果沒有想清楚這些問題,而是在家庭和社會的壓力下結婚生子,一旦發現其實自己不喜歡這個婚姻,不喜歡孩子,就上了賊船了。看著鋪天蓋地對好媽媽好爸爸的宣傳,很多人選擇咬牙做聖母,要求自己必須喜歡孩子,不敢表達對孩子厭惡、拒絕等等負面的感覺,否則連自己都饒不了自己,於是就形成了虛偽的父母。

這樣的父母,會不自覺地用陰暗的、不為人知的方式向孩子釋放他們的負面情緒,這是對孩子更深的傷害。孩子既能看到愛,又分明感覺到爸媽對自己的討厭,就會自相矛盾,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可愛的,新一代不能接納自己的孩子就又被培養出來了……

女生一定要生孩子嗎?

說到這裡,大概有人會說,我還是不要孩子了,想明白再說!

也有人會說,我就是沒想清楚就生了,其實有個小孩好煩人!

那麼有沒有完美的解決方案?

比如,懷孕之前必須做人格測評,不合格的不許生?或者生了孩子之後發現不喜歡就可以推掉責任?

顯然這都是不現實的。

06

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人生悖論就是,你無法在品嚐一道菜之前真正準確判斷出自己會不會喜歡這道菜,而當你判斷出你不喜歡的時候,你也已經吃下去了。這種帶著缺陷的缺憾式人生原本就是常態。

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一份以不變應萬變的三觀,是一種面對和接納真實的自己與人生的能力。

我們不必做完美的父母,我們完全可以坦然承認自己對孩子不喜歡的那一面,表達出自己的感覺,那麼雖然孩子沒有得到教科書上的完美的愛,但他們能得到一種真實的生活,一份真實的愛,從而也就能夠真實地面對他們自己,找到如實發展自己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