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在哪裡?毛線帽綠九九離2017-07-23 15:29:52

男人站在那裡,他們看不到他,卻知道,古樹下面一定站著他,萬家燈火閤家團圓,歡聲笑語在夜晚漸漸悄無聲息,這時一個人走上山,來到這顆樹前,青衣搖曳,他看著樹下,眼中沒有色彩,終於,男人轉過身語氣滄桑:“你記得我的樣子?”

“你把自己變成眾生的記憶裡的存在,憑這種手段跳出三界脫離五行,可惜你還是低估了天。”青衣下的聲音沒有感情。

男人抬頭:“那麼,來吧。”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在哪裡?江湖一點紅461268502017-12-22 19:24:56

謝謝邀請!對於這個問題,我也是憑零碎的記憶,不是很清楚,既然是應邀了,也只好硬著頭皮說幾句,如果說的不對,就請大師們指教。

首先,我們先說說什麼叫三界?關於三界,有幾種說法,有一種說是欲界,色界,無色界。有一種說是天界,地界和人界。還有一種說是天界,魔界和人界。不管是哪一種說法,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天地人迴圈輪迴。再說五行,這就比較容易理解了,也就是金木水火土,(易經)裡面說是混沌生兩儀,兩儀生太極,太極生萬物,萬物都含五行。“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這句話大致意思是說:一個人的道行修為已跳出了三界,不受迴圈輪迴的自然規律所束縛了,那麼他就不是萬物的任何一物了,也就是不包含五行,是一個自由身。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在哪裡?廣陵散落薌江畔2017-07-23 15:22:31

這句話有點釋道混合了。三界一般屬於佛教的說法,即:欲界、色界、無色界。五行是道教認知組成宇宙萬物的最基本結構,即:金、木、水、火、土。西遊記裡孫悟空說自己已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應該是指自己已超脫“天地”的約束,達到另一種存在模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永恆”吧!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在哪裡?客觀—評論員2017-09-13 13:37:50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什麼意思?

先說“跳出三界外”。佛教中講的三界(trayodhatavah):欲界、色界、無色界,是名三界。對於學佛之人,唯有出三界,才能三業清淨,煩惱諸垢,皆已淨盡。

三界中的欲界(梵語kama-dhatu),共有六天,自人畜所居的四大洲,下至無間地獄皆屬之,此六慾天有飲食之慾、男女之慾、乃至五欲之樂,欲解脫欲界之境,必須從飲食、男女、乃至五欲之樂淨化之,才能出欲界天。

三界中的色界(梵語rupa-dhatu),共有十八天,亦稱四禪天;初禪有三天,二禪有三天,三禪有三天,四禪有九天。色界天沒有飲食之慾、男女之慾,僅是禪定暫時伏住,沒有女人之相,唯有男身,尚有宮殿,亦有現象界,禪悅為食,欲解脫色界十八天之生死,必須觀色相皆空性,了知諸法本空,幻化而有,不應著迷色相之法,才能出離色界天。

三界中的無色界(梵語arupya-dhatu),是連色相俱無,但住心識於深妙禪定,這是無色界眾生所住的世界,共有四空天,欲出離空天之生死,必須了知心意識當體即空,非住心、非非住心,不即不離,見達自性,當下即可出離無色界天。

再說“不在五行中”。“五行”原是中國古代的哲學概念,指構造物質世界的五大元素:金、木、水、火、土。這“五行”不但有各自的本質特徵,而且相互之間有生成、剋制等聯絡,從而構成了萬物及其運動變化。據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編寫的《俗語佛源》解釋,“超出三界外”就是超出生死輪迴,“不在五行中”就是不受物質的障礙。俗語“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指超凡脫俗,不受世俗的汙染和拘束。如《封神演義》第二六回:“妹妹既系出家,原是‘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豈得以世俗男女分別而論。”三界五行是道家的說法,指的是天,地,人三界,金木水火土五行,總的來說,就是我們這個世界或這個宇宙的範圍。道教認為在這個範圍裡是有生有死,不如意的,跳出三界五行就是要脫離這個範圍,不受這個範圍約束,可以自由自在,長生不老。但是,跳出三界到哪裡去呢,不在五行中又在哪裡呢,這是不明確的,實際上是不究竟的宇宙人生觀。佛教也有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它比天地人的範圍要廣泛的多,佛教沒有五行說,有四大說,是地,水,火,風,佛教認為宇宙中一切物質包括人體都是四大假合,一切都是無常的,四大分散就消亡了。所以佛教的意義是出離三界,不執著四大,最終是入涅盤,達到常樂我淨,佛教的的宇宙人生觀要深刻得多,三界最早是天地人。 五行最早是指的金木水火土五顆星星。 五行跟恆星不同, 都按照各自的軌跡在天空遊走很有規律,有相剋有互補。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就是用常規的方法無法判斷 也就是妖星 但也可能是福星 因為沒有規律 所以無法判斷。 三界是佛家概念,大約是說天堂、人間和地獄(也說是前生、今生、來生)。五行是道家概念,水木火土金,這是相生迴圈,水火金木土,這是相剋迴圈。 幾層天內的生命稱為天人,對於人來講那是神,但大都是未成正果的神。出了這幾層天應該是初果羅漢的果位了,也是得了正果的最初層次所在。 在天界就是神仙,在佛界就是佛爺,在人界就是人,在阿修羅界就是妖,在魔界就是魔,在冥界就是鬼了。三界內還沒有跳出輪迴之苦,跳出三界外,就處於超凡脫俗的境界。 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剋,不在五行中就是說每次遇到危險時都能逢凶化吉,轉危為安,而且避免五行相剋,可以讓自己不受世間煩心瑣事幹擾,也就不再有輪迴之苦。 三界是眾生生死輪迴的處所,充滿痛苦煩惱,被喻為“火宅”。“五行”原是中國古代的哲學概念,指構造物質世界的五大元素:金、木、水、火、土。這“五行”不但有各自的本質特徵,而且相互之間有生成、剋制等聯絡,從而構成了萬物及其運動變化。 “跳出三界外”就是超出生死輪迴,“不在五行中”就是不受物質的障礙。俗語“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指超凡脫俗,不受世俗的汙染和拘束。如《封神演義》第二六回:“妹妹既系出家,原是’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豈得以世俗男女分別而論。”又如《三寶太監西洋記演義》第二六回:“真君道:我既超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怎麼又來管你凡間什麼閒爭閒鬧鬥?”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講的是出家人的最高境界。唯有出離三界,才算三業清淨,煩惱諸垢皆已淨盡

佛教所說三界,即欲界、色界、無色界。對於學佛之人來說,唯有出離三界,才算三業清淨,煩惱諸垢皆已淨盡。

三界中的欲界,共有六天,無論人類、畜生所居的四大洲,還是各層地獄(無間地獄)都在欲界之內。六慾天中的眾生有飲食之慾、男女之慾乃至五欲之樂,想要解脫欲界之境,必須從飲食、男女乃至五欲之樂淨化之,才能出欲界天。

三界中的色界,共有十八重天,也稱為四禪天,其中初禪天中分為三天,二禪天、三禪中也分為三天,四禪天則分為九天。色界天的眾生,沒有飲食之慾、男女之慾,僅是禪定暫時伏住,沒有女人之相,唯有男身,尚有宮殿,他們都以禪悅為食,想要解脫色界十八天的生死,必須觀色相皆空性,了知諸法本空、幻化而有,不應執著迷戀色相之法,才能出色界天。

最後是三界中的無色界,則是色相俱無,只是將心識住於深妙禪定中,這是無色界眾生所住的世界,又分為四空天,想要出離無色天的生死,必須了知心意識當體即空,非住心非非住心,不即不離,見達自性,當下即可出離無色界天。

三界二十八天,從下至上如下所示:

一、欲界六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二、色界四禪天:初禪三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二禪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三禪三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四禪九天,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

三、無色界四天,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

在多部佛經中都介紹說,當前地球(經中名相不同)人類來自色界二禪第三天光音天。

至於“五行”,原是中國古代重要概念,指構造物質世界的五大元素,即金、木、水、火、土。“五行”不但有各自的本質特徵,而且相生相剋,從而構成萬物及其運動變化。

《俗語佛源》解釋,“超出三界外”是超出生死輪迴,“不在五行中”則是不受物質的障礙。至於俗語“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則指超凡脫俗,不受世俗的汙染和拘束。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在哪裡?如去如來是行真2017-07-23 18:05:39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界是指中國傳統上認為的昊天、地獄、人間三界,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昊天歸玉皇大帝主管,地獄歸閻王主管,人間歸各國統治者主管,跳出三界是指透過修煉,獲得徹底的身心解放,不再受各種規矩的約束,達到我命由我不由天,自我掌控命運的狀態!五行亦是如此,相生相剋,無有終了。從道教上講,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乃至四象八方。亦即道德經所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皆是指順則生人。反其道而行之,就是逆則成仙。修行人的最大追求,就是能夠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獲得身心的極大解放,包括時間和空間對人的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