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到了,大家還記得多少有關於這個節日的古詩詞?工匠傳道2019-04-05 17:49:15

唐代

七言絕句

作者

杜牧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到了,大家還記得多少有關於這個節日的古詩詞?天新2162019-04-05 17:43:15

清明節祭祀祖先是我們古典文化的傳統,對於逝去的親人表示一種哀思與懷念,祈求保佑家運綿長,子孫後代平安。古代也多有詩人為清明節作了許多著名的詩句,卻少有借祭拜先祖感悟人生充滿哲理見解的詩句,這裡我推薦一首,如下: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便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作者:《高翥》宋代。

清明節這天,南山北山的墓地到處都是掃墓的人,顯得有點熱鬧紛然,焚燒的紙錢像白色的蝴蝶到處飛舞,人們對著祖先流淚哭哀,悽慘得象杜鵑泣血一般。這是前四句的淺解。

接下來這兩句卻出人意料,筆鋒一轉,道出了作者內心的質疑,“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這兩句是指:白天掃墓的時侯很有孝心,很是熱鬧,但到了晚上,這裡一片寂靜,狐狸甚至躺在祖先沉睡的墳墓上睡覺,而那些白天掃墓的兒女們此刻正在紅燈前歡聲笑語,早已忘記了白天的祭拜。

最後兩句是:活著的時侯,該享受的就享受,該飲酒的就盡情地飲,人如果死了,兒女們雖有悲傷,有懷念,也有一年一次掃墓時的貢品,但兒女們到墳墓孝敬的酒水又有那一滴能夠真正到了陰間,讓這些逝去的人嚐到呢?

感嘆這首宋詩對人生的生與死看得如此清透,知道活在當下才是最重要,死後兒女們祭拜的東西,逝去的人是享受不到的,兒女們有他們的生活,有他們要去追求的東西。對於逝去的祖先,表示緬懷和思念已經足夠,把握住今天,積極地生活,才是正道。

清明節到了,大家還記得多少有關於這個節日的古詩詞?仁義之川2019-04-05 16:13:20

謝謝邀請: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絃管暗看花。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清明節到了,大家還記得多少有關於這個節日的古詩詞?太行磐石2019-04-05 17:31:02

滿衣血淚與塵埃,

亂後還鄉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

幾家墳上子孫來?

這首詩描述的是經歷過戰亂後,死去的人在清明節這天已經沒有人去祭奠他們了……

將軍孤墳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這二句詩是2015年10月8日黃曉明與楊穎的奢侈大婚,引爆了整個娛樂圈和諸多媒體爭相報道,但第二天又有一條新聞報道,中國的農村改革之父杜潤生老先生去世,杜老可謂是國之棟樑,而他的去世媒體卻鮮有跟進,這樣強烈的反差之下,有網友寫就了這二句詩。

歲月靜好,那是有人在為你負重前行。國泰民安,那是有人在為你遮風擋雨。

今天是清明節,我們根本不應該去忘記共和國的英雄烈士,是他們的無私無畏才能有了今天中國的繁榮富強,我們要拿出一顆感恩的心,一顆敬仰的心永遠緬懷他們。

清明節到了,大家還記得多少有關於這個節日的古詩詞?

清明節到了,大家還記得多少有關於這個節日的古詩詞?使用者9165564487845吳2019-04-05 18:48:12

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搖指杏花村。

清明節到了,大家還記得多少有關於這個節日的古詩詞?每天讀宋詞2019-04-07 22:47:24

清明已過,關於清明節的好詩不勝列舉,但這一首清明詩,卻人盡皆知,堪稱千古佳作,便是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文化節日,家人團聚,出遊觀賞,上墳掃墓,風俗多樣而又色彩濃郁。說到清明,我們自然會想起杜牧那首膾炙人口的《清明》;提到杜牧,我們也會自然想起那首極具藝術價值的《清明》。千百年來,清明與杜牧,杜牧與清明僅僅連在一起,二者已經成為了不可分割,他的這首《清明》也因此被譽為清明詩的千古絕唱。

清明節到了,大家還記得多少有關於這個節日的古詩詞?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一首小詩,短短二十八字,淺顯易懂,有如白話。沒有一個生僻字,沒有一個華麗辭藻,沒有一個歷史典故,毫無造作之痕。但卻鮮活生動,意境優美,讀後餘音邈然,回味無窮。

清明節到了,大家還記得多少有關於這個節日的古詩詞?

按照古詩的起承轉合,按照篇法的自然順序,畫面徐徐推出。

首句“起”:交代時間、環境、氣氛,紛紛細雨的清明之日;第二句“承”:自然承接,人物出場,人物的心情亦如天氣——紛亂悽迷;第三句“轉”,如何擺脫這種心境呢?直接逼出第四句;“合”:“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本詩最精彩的部分,全詩戛然而止,再不肯多費一言。

行人如何去喝酒,避雨,消愁,均在篇幅之外,杜牧只將讀者引入一個詩的境界,為讀者留下了更為廣闊的畫面,留下了更為豐富的想象空間,這就是此詩的高妙,“有餘不盡”即“言有盡而意無窮”也。

牧童遙手一指,“遙”似乎很遠,但一個“指”卻又似乎抬眼可見。若很遠,就沒有下面的藝術聯絡:若很近,又沒有了含蓄無盡的韻味。目光所及卻又不是抬腳就到,妙就妙在這不遠不近之間。

清明節到了,大家還記得多少有關於這個節日的古詩詞?

杜牧筆下牧童的一“指”,“指”出了曹雪芹《紅樓夢》中的“杏簾在望”;“指”出了俏皮靈動的中華民歌《小放牛》;“指”出了享譽千年的“杏花村”美酒。“你要吃好酒就到杏花來”成了杏花美酒千百年的廣告語。

但是,杜牧和牧童萬萬料想不到,多少年後,因為這句“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引發了後人曠日持久的“杏花村”商標爭奪案。

上世紀八十年代,爭奪“杏花村”商標的案件在中華大地連綿不斷,此起彼伏。安徽貴池,山西汾陽,湖北麻城,江蘇南京及江蘇徐州等二十多地紛紛參戰。幾番論證,幾番淘汰,最後剩下了安徽貴池和山西汾陽。但這兩家仍是各不相讓,不惜對薄公堂。又是幾經訴訟,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法院做出終審判決:酒的商標權歸屬於山西汾陽,旅遊的商標權則為安徽貴池擁有。

貴池人笑了,他們的“杏花村”旅遊產業蓬勃發展,遊客絡繹,他們賺得是盆滿缽滿。汾陽人也笑了。他們的“杏花村”汾酒不但走出國門,捧回巴拿馬國際金獎;汾陽更成了中華酒文化發祥地,他們取得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豐收。

清明節到了,大家還記得多少有關於這個節日的古詩詞?

杏花村究竟在哪兒?只有長眠地下的杜牧和牧童知道,但是能為後人做出如此巨大的貢獻,這是他們未曾想到的。

另外因為這首詩詩情太美,佈局太妙,所以後人又把它改編成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

宋詞裡的《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元曲裡的《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到了,大家還記得多少有關於這個節日的古詩詞?

它還被改編成散文,話劇,微電影,故事,小說等等,因為它具備了這些文學形式的必要元素。一首小詩,在煙波浩渺的詩海里,能有這樣的延展性,實屬罕見。

春雨霏霏,春風曳曳。一個成年人青衫落拓,形容瘦損。也許是祭奠歸來,也許正趕路他鄉,於是呈現出一幅雨中問路圖。牛背上的牧童正在吹笛,他頭戴斗笠,身披蓑衣,滿臉嬉笑,隨手一指。遠處,杏花掩映的村莊,酒帘高挑。一老一少,一喜一憂,這是我心中杜牧筆下的《清明》。

有人說,假如收藏了五萬餘首作品的《全唐詩》縮減為五首,杜牧的這首《清明》也會理所當然入選其中。

不說《阿房宮賦》,不說那些傷今懷古力作,杜牧的好詩不勝列舉。其實,僅憑這首《清明》,就足以讓杜牧“傑出”;就足以讓杜牧不朽。

清明節到了,大家還記得多少有關於這個節日的古詩詞?文峰熙本2019-04-05 16:44:18

七律【清明德報】文/熙本

紫燕春來複一榮,梨花祭白度清明。

此時有恨應昭雪,未果蒙冤盡訴聲。

日尚天空晴湛湛,令和時節暖盈盈。

焚香一佑祈家世,德報仁心自古成。

七律【清明】文/熙本

暖回寒盡復蔥榮,葉茂枝繁厚土情。

世代書香承運起,祖宗仁德佑天成。

魂牽夢繞三山動,靈現神通萬物生。

時節催開春劍舞,掃除濁氣化清明。

清明節到了,大家還記得多少有關於這個節日的古詩詞?

清明節到了,大家還記得多少有關於這個節日的古詩詞?

清明節到了,大家還記得多少有關於這個節日的古詩詞?

清明節到了,大家還記得多少有關於這個節日的古詩詞?矇眼狂奔2019-04-05 16:23:55

《早清》當代作者:me

清明雖是春

雨雪未能分

陰晴由天定

冷暖自在心

清明節到了,大家還記得多少有關於這個節日的古詩詞?阿飛1430502612019-04-05 14:57:05

東風曖曖奏歡聲,紫燕黃鸝婉轉鳴。

幾片閒雲飄錦絹,一溪流水蕩琴箏。

藏羞柳葉舒新意,含笑桃花吐舊情。

擷取芳菲同祝願,山川家國永清明。

清明節到了,大家還記得多少有關於這個節日的古詩詞?墨眉之芳2019-04-05 19:46:35

黃庭堅所寫的《清明》: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蔫共一丘。

詩文說講的是:清明一到,春雷滾滾,春雨潤物,大地回春,百花初綻,桃李芬芳。 野田邊地頭有先人的墓地,逝者長眠地下,生者十分痛惜。縱然美景連連,生者祭祀去世的親人,不禁思考生死的意義,進而想到人生的意義。詩人在詩中講述人生各不相同。 古有齊人常常到墳地偷吃他人祭祀親人的飯食。回到家中對妻子妾撒謊說他在大官朋友家中受到款待。這種人的人生卑微低下,沒有尊嚴。而另有一些高士,如晉人介子推,助晉文公建立國家以後,功成身退,不要爵位和封地,退隱無人熟悉的偏僻之所。晉文公為請他出山,以燒山相逼,但介子推其志不可動搖,寧願死在山中。

清明節到了,大家還記得多少有關於這個節日的古詩詞?風雨TA江南2019-04-05 20:38:36

清明祭掃各紛紛,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紅白杜鵑,夜歸女兒笑燈前人生有酒便當醉,一滳何曾到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