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應該注重“量”還是注意“質”?哈米琴行2018-03-28 11:08:03

最近讀了兩本關於閱讀的書,正好對應回答題主的問題。這兩本都是日本作家寫的,一本是《快速閱讀術》,一本是《深閱讀》。

讀書應該注重“量”還是注意“質”?

讀書應該注重“量”還是注意“質”?

選擇重質還是重量,主要得根據看的書來區分,不能一味求多,也不能遇見讀不透的地方就死磕。

對於非虛構類,還有文學性不強的小說,完全可以以量為主,透過序言、目錄以及重點句來把握主題,這樣速度快了,同樣時間內也就讀的多了。

而對於一些文學經典,則要以質取勝,細細體會其中內涵。

質和量兩者並不衝突,作為新手,建議先練習以量為主,讀的多了自然容易分別哪些是值得認真讀的書。

讀書應該注重“量”還是注意“質”?雙人魚428911872018-08-24 05:22:41

讀書應該求量還是質?

先不管對錯,我只說我自己,先說量的問題。

我一般看小說。報刊。雜誌。還是習慣於量,而這個量的產生是由閱讀速度決定的。不知道算不算是一個好習慣,但我認為小說其實就是用來消磨時光的,沒必要耗費過多精力。報刊。雜誌,主要是讓大家瞭解當前各方面兒資訊的,也應當以量為主。凡是以量為主的我經常是一目幾行,甚至一目十行而匆匆掠過,知其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但工具類的書,也就是說自己所從事行業的書。不能貪圖量,因為上面有很多前人總結的經驗,實驗資料等等。非得仔細閱讀,深刻領會,甚至於還要牢記。不然如何能在工作當中幫助到你?

有一部分小說名著,對於研究他們的專家來講意義就大不相同了。比如《中國紅樓夢學會》成立於1980年7月,是以曹雪芹與《紅樓夢》為研究物件的群眾性的學術團體,紅樓夢研究所有會員300餘人,可見這部小說的意義非凡。

無選擇的讀書求快,量大的時候,也會帶來弊端。就比如我現在寫詩詞對聯,沒有專注地學習過,連基礎知識都不具備,都是透過手機在頭條上現學現賣。所以有時深感以前學習不足所帶來的困擾。

所以我自己體會到,讀書在追求量與質的同時,有《選擇》的讀書,也同等重要,甚至有時更為重要。

讀書應該注重“量”還是注意“質”?魔陽錐Q2018-03-24 22:14:32

我覺得讀書既要注重質量,又要保證數量!

首先,我們都知道我們讀書的目的是學習知識,人要在讀書中學習知識,必須做到“眼到,手到,心到”,所謂眼到,就是眼睛要盯著書,不能走馬觀花,保證讀書的速度;所謂手到,就是要在讀書的過程中自覺在手中手寫生僻字詞,怎強記憶;所謂心到,就是要用心讀書,用心去體會書中的意境,不能一目十行,我以前有個同學,學習特別認真,每天早上來就趕緊拿出書本,大聲地讀著課文,但是老師問他文章說了什麼,他卻說不上來,可見,他只做到了“眼到,手到”,並沒有做到最重要的心到!只有三者並用,才能達到讀書的最佳效果,才能提升讀書的質量!

讀書應該注重“量”還是注意“質”?

在有了質量的基礎上,提升讀書的速度,才能夠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更快且更加透徹的理解文章的中心!

讀書應該注重“量”還是注意“質”?

回答不易,感謝大家閱讀,對於讀書,你有什麼技巧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也請各位寶寶多多關注我哦!

讀書應該注重“量”還是注意“質”?在下千城2019-09-19 20:15:33

這不是一個“你死我活”的問題,而是一個“先後順序”的問題。

01

你只注重“誰”都不好使

就跟本山的書演的小品裡講的一樣:過年了,家裡就剩下一頭豬和一頭驢了,你先殺哪個呢?

你說殺驢,恭喜你,豬也是這麼想滴。

你說殺豬,恭喜你,驢也是這麼想滴。

所以,你先殺誰都不好使。

同樣,讀書,量和質,你不能二選一,而是都要注重。結合各路讀書小夥伴的經驗,有兩條路供你選擇。

讀書應該注重“量”還是注意“質”?

02

第一條路,先“量”後“質”

這也是我目前採取的讀書道路,先大量讀書,讀完1000本,只要不是太水的書,都可以讀。

①先拓寬自己的知識面,系統提升自己的整體知識水平;

②培養自己的讀書習慣,能做到每天堅持讀書;

③培養自己的讀書“品味”,會篩選書,知道哪些書好,哪些不好。

然後,再去讀經典書,這時候,就好比一個天天吃饅頭鹹菜的是,吃了3年了,終於多年媳婦熬成婆,你給他帶入到美食的天堂。

天堂裡都是經典好書,質量非常高,這時候讀起來,你會如痴如醉、沉迷到不能自拔。

但沒有前面大量讀垃圾書的經驗,你是不會珍惜經典書籍的。想想你自己,是不是看兩本國學書,沒幾分鐘就不看了。

並不是書不好,而是你不懂那書為什麼好,所以才會不珍惜。但如果你看過很多垃圾書,就知道,經典書到底是經典書,質量極高。

讀書應該注重“量”還是注意“質”?

03

第二條路,先“質”後“量”

我身邊倒是有幾位只讀經典書的小夥伴,他們從來不看垃圾書,每年也能讀三四十本書,都是經典哦。比如《國富論》這種,有很高的思想深度。

但如果按照人數比例來算,這類小夥伴人數非常少,佔全部讀書小夥伴的比重,也就5%不到。

但和他們聊天時,我也很受啟發,他們的觀點深度是我無法企及的。所以,究竟選擇哪種模式,看你自己的選擇了。

讀書應該注重“量”還是注意“質”?

我是千城,讀完1000本書,走過1000座城。歡迎【關注】,一起讀書、寫作、賺錢!

讀書應該注重“量”還是注意“質”?清茶sjj2019-09-23 08:39:15

我認為首先應該注重“量”,當你的“量“達到足夠多之後,再注重”質“。

讀書應該注重“量”還是注意“質”?

首先送你一句話:一切閱讀的終極目的,無非是趣味、怡情、知性,最後迴歸於我們的心,迴歸於認知本身。

所以閱讀應該是要本著趣味、怡情、知性來開始的。

01

一開始注重“質”也許會讓你厭煩讀書。

因為如果一味的注重讀書的質量而讀的少,面對深入地研究和重複的文字你會有一種厭煩感,會有一種和上課分析古文那樣的感覺。

如果沒有一定量的積累就開始深讀,很可能它會讓你對讀書失去興趣。

並且你沒有一定量的積累,你的研究寬度和質量也是無法保證的。

讀書應該注重“量”還是注意“質”?

02

只注重“質”而缺少“量”或許會將你的思維引入歧途。

沒有大量閱讀的積澱,你上來就開始摳字眼深度,是很容易將你的認知被一些作者所誤導,很有可能會讓你的思維固話。

就比如你讀佛學,讀完後也許會覺得人生就那樣了,反正幹啥最後都是個死,那還不如啥都別幹了。

03

剛開始注重“量“,會讓你在未來更好地注重”質“。

當你積累足夠多的知識後,你便可以將它們更好地融會貫通,在這種情況下再注重“質“,你可以獲得更多啟發與成長。

真心建議你從讀書的廣度開始,先積累一定的量,最起碼也要有100本。最好可以涉及中外小說、古代經典、方法論書籍……總之廣度要有,這樣才能將你的思維開啟,為以後的質量閱讀做好準備。

讀書應該注重“量”還是注意“質”?

最後為你推薦15本我認為的好書:

《活著》、《人生》、《白夜行》、《鄉下人的悲歌》、《飢餓的盛世》、《烏合之眾》、《錢,七步創造終身收入》、《原則》、《影響力》、《先發影響力》、《態度》、《華杉講透孫子兵法》、《稀缺》、《小島經濟學》、《今日簡史》

讀書應該注重“量”還是注意“質”?改變才有可能2019-09-21 18:14:03

我認為讀書既要注重“量”,又要注重“質”。

哲學的三大定律之一:量變導致質變規律。首先要有量的積累,才會達到質的飛躍。

首先,要注重量。

但這並不意味著隨意閱讀而是有針對性的閱讀。要了解自己的讀書目的,想提高哪一方面的知識或對哪個領域感興趣,然後有針對性的選取書單。

讀書應該注重“量”還是注意“質”?

這就是我們所謂的主題閱讀,例如:你想提高閱讀速度,那你就選取這個主題的書籍進行閱讀,讀10-20本瞭解不同的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然後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加以利用,變成自己的東西。

這樣提高會很快,快速掌握基本的知識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每個作者所寫的內容都有可取之處也有不足之處,我們應該在閱讀之後進行對比,然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其次,要注重質。

閱讀了一定量的書之後,理解能力和讀書品味都會有所提升。正如《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所述:閱讀其實是讀者與作者進行交流的過程。

一本好書可以給我們帶來知識增量,作者的思想高於我們,我們在閱讀時可以透過與作者交流來拔高自己的思想或增加實用的知識。

讀書應該注重“量”還是注意“質”?

這種書籍應該精讀,不僅僅停留在閱讀層面,更多的是應該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在自己的生活或工作中。正如博多·舍費爾所說:

知識不是力量,運用知識才是力量。

所以,我們先要閱讀積累一定的量,然後再達到質的飛躍。

歡迎關注@改變才有可能,一起讀書,一起成長!

讀書應該注重“量”還是注意“質”?小狐狸的沙門魚2018-08-24 14:25:28

讀書當然應該是注重“質”而非“量”。

一個一年讀300本書,最後什麼也沒記住和一個一年只讀了3本書,但是按著書中的知識去認真實踐總結,你覺得哪個更好?如果是你,你選擇哪一個?

日本有一人叫做大巖俊之,他從小就不喜歡讀書,語文成績糟糕得一塌糊塗。好不容易熬到畢業參加工作,去做了銷售,以為再也不用和文字打交道了,誰想到,即便是銷售的工作也經常要寫檔案和書面報告,在這方面他吃了很多苦頭。

有一段時間,他正在準備創業。某一天,他突然看到一句話,“成功人士皆為讀書家。”

哎呀,這句話馬上讓他興奮不已啊,只要模仿成功人士的做法,自己肯定也會成功的。於是呢,在這一年裡,他竟然看完了300本書。

你猜猜結果怎麼樣?

讀完這300本書,他就成功了嗎?

當然沒有。

他拼命讀,努力讀,還是記不住讀過的書,讀了就忘了。

但是如果就止步於這個結果,怨天尤人,高舉讀書無用,那他也無法取得今天的成就了。

為了徹底的找到原因,他開始花錢去報名參加各種讀書研討會,認真的研究自己的問題並找出解決辦法,這才終於有了回報。至此之後,他的人生才像開掛了一般,取得了成功。

為什麼之前看的書那麼多,知識量水漲船高,在他的身上卻並沒有體現出任何成果呢?

為什麼?

想必你一定聽過那句話,紙上得來終覺淺,須知此事要躬行。

是的,光讀書,只有量,怎麼行呢?

我們可以透過閱讀書籍來獲得知識,但是讀得多並不代表你就真正的懂得,真的會了。只有付諸實際行動才會有效果。

大巖俊之後來還專門寫了一本書來教別人如何把讀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如果你感興趣可以去找來看看,書名是《實用性閱讀指南》。

讀書應該注重“量”還是注意“質”?

讀書讀的量多並不一定會發生改變,只有注重質,才會帶來真正的改變。

叔本華有一段話談論多讀,我非常喜歡,分享給你,一起共勉:

讀書是讓別人幫自己思考。讀書的我們,不過是在反覆追拾別人思考後的殘渣。好似習字的學生,用鋼筆沿老師劃下的鉛筆線描摹,所以讀書時幾乎全無思考的辛苦。對於停止自己思索的讀書,之所以會感到心安理得,原因即在於此。然而,只要努力讀書,我們的大腦就只不過是別人思想的運動場罷了。因此,即便有時只是為了打發時間,絕大多數用一整天來多讀書的勤勉者,也會逐漸喪失自己思考的能力。總是使用交通工具,終將忘記如何走路。

讀書應該注重“量”還是注意“質”?婚慶小當家2018-08-25 08:34:53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其實就是要多讀書,還是要讀好書。但是在這裡,首先要明白什麼樣的書才能稱之為書?並不是所有的書都能稱之為書,書的型別太多太多,明白這個就會知道應該是求質還是求量。

比如很多人喜歡看修仙、玄幻、穿越等這類小說,幾天就能讀一本,但這種讀多了也沒什麼用吧,量再多,也不會有質的飛躍,除了讓自己活在虛幻的想象中。

但是還有一些書,本身質量就很高,而且要細讀和靜讀才能讀懂,才能領略書中博大精深的道理,才能從中受益,比如四大名著,讀一遍可能讀不懂,再讀,還是不懂,再讀,一直讀到懂,讀到透,這比你讀多少本都市愛情,玄幻修仙,穿越,霸道總裁之類的書不知道好多少倍!

不管提問者問的是書的質量?還是自身要讀的質量?如果要自身讀的質量,肯定是求質。如果是書的質量還是要求質。

希望能幫到你!

讀書應該注重“量”還是注意“質”?千尺井2018-08-24 00:18:22

或質或量,實乃名實之辯。服劍者期於銛利之實,而不期於墨陽莫邪之名;御者期於千里之實,而不期於驊騮綠耳之名;樂者期於鳴廉修營之實,而不期於濫脅號鍾之名;學者期於《詩》《書》之實,而不期於《洪範》《商頌》之名。通人讀書以質以實,庸人讀書以量以名。

讀書應該注重“量”還是注意“質”?遇見唐蘇2019-09-26 11:27:44

網際網路時代讀書應該注重“質”,“量”早就不是問題了。

注重“量”的讀書無非是為了獲得資訊,從中挑選好書精讀。但是在網際網路時代,這個工作早就有人幫你做好。現在市面上流通的大部分書,網路上都能找到相關資訊,我經常用的網站是豆瓣。

拿豆瓣為例子來說,在豆瓣上一本書不光能看到評分,還能看到網友總結的讀書精華、書值不值得讀等建議。只要讀某本書之前做一個動作,去豆瓣上看看這本書的資訊,很多書就不用讀了。

讀書應該注重“量”還是注意“質”?

省下來的時間也不能浪費,一定要把時間花在讀“好”書上,也就是注重質量的閱讀。那麼問題來了,讀書時怎麼才算是注重“質”?我覺得有兩點是基礎,必須要做到。

01

多讀幾遍,做到徹底弄懂

好書含有的資訊量比較大,讀一遍不一定能讀懂,即便是能讀懂,多讀幾遍會有不同的感悟。

北京大學的核聚老師,北大物理學的博士,曾經任國家隊教練,帶出過多個奧運會冠軍。他高考的經歷也很傳奇,高三之前總成績只有440分,高三一年突擊進入了北大,入學一個月拿到了北大的新生獎學金。

核聚老師曾經分享過他讀《童年的秘密》這本書的經歷。《童年的秘密》是義大利著名教育家瑪麗亞·蒙臺梭利的代表作,如果家裡有孩子,對這個人一定不陌生,她的教育理念影響了很多人。

核聚老師說讀《童年的秘密》時發現裡面的字都認識,但就是讀懂,為什麼?因為《童年的秘密》這本書集合了教育學,心理學,認知學,神經科學等等多個學科的知識,沒有這些學科的基礎,讀一遍就能讀懂這本書,那是痴人說夢。

讀書應該注重“量”還是注意“質”?

核聚老師怎麼做的?他說他用了一週的時間,把這本書讀了200遍,才把這本書弄明白。每次讀到讀不懂的地方,就從頭開始讀,查閱相關資料,這必定不是一次讀書就能完成的事情。

好書就值得這麼做,一本《紅樓夢》支撐了整個紅學的研究。臺灣學者歐麗娟研究《紅樓夢》20多年,她說《紅樓夢》之所以難讀不在於它的文字,而在於它是中國2000多年文化的沉澱。

好書就有這個分量,讀一本勝讀十本,甚至更多,所以要一遍一遍地讀。

02

做好筆記,做到讀過不忘

寫好筆記不僅有利於回顧整本書的內容,而且做筆記的過程也是對書理解的過程,寫過筆記的書,印象會特別深刻。

著名學者錢鍾書先生,他一生讀書無數,但是他的藏書就只有一個書櫃,其餘讀過的書他都整理成了讀書卡片。他一生積累的卡片(讀書筆記)近十萬張。有意思的是他還把積累卡片的事情,寫到了他的小說《圍城》裡。

“李梅亭忙開啟看裡面東西有沒有損失,大家替他高興,也湊著看。箱子內部像口櫥子,一隻只都是小抽屜,拉開抽屜,裡面是排的整整齊齊的白卡片,像圖書館的目錄。他們失聲奇怪,梅亭面有得色道:‘這是我的隨身法寶。只要有它,中國書全燒完了,我還能照樣在中國文學系開課程。’這些卡片照四角號碼排列,分姓名題目兩種。”

讀書應該注重“量”還是注意“質”?

特別是對於一個寫作者,大腦的容量有限,筆記、卡片就是人的外腦,有沒有隨手可取用的素材全取決於此。

我是唐蘇,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感謝你的閱讀,歡迎關注 @唐蘇讀書 哦~

讀書應該注重“量”還是注意“質”?心理諮詢師王霞2018-04-12 23:10:42

回答這個問題的最關鍵因素,就是這道題的答案,也是這個問題,省略的部分。

是誰,讀書。

是誰在什麼年齡段讀書。

是誰在什麼心境下讀書。

是誰在什麼環境下讀書。

是誰出於什麼樣的目的讀書。

就像說開車是快安全,還是慢安全?

老司機會告訴你該快快該慢慢。

我比較推崇讀書時根據自己的感覺來,比如說碰到哪本書,是自己最感興趣的,我會認為讀哪一本書是自己的內在狀態,恰好與那本書相契合。

那是該重質還是該重量呢?

想廣泛涉獵的時候,就重量。量變會引起質變。

想深入探究的時候,就重質,會讀書能在一本書裡邊悟到千百本書裡邊共同詮釋的東西。

我們中華民族的智慧講究天人合一,放到這個問題裡面來理解,就是凡事因人因事因地因時因境而為。

這才是真功夫。如果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能考慮到這幾個面向,無論是讀書也好,做任何事情也罷,都能事半功倍。

所以我們的老祖宗就特別懂得這個智慧,他們認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什麼是三,就是兩個極端中間最適合的那個點,因人因事因時因地因境而不同。

讀書應該注重“量”還是注意“質”?白sir讀書2018-03-27 11:51:28

相信這個問題有很多人都會想問,蘭闍讀書的回答如下:

結構上看,這個問題是一個選擇性問句,但是如果只回答“質”或“量”,顯然是都會被大師兄摺疊的,當然這也不是題主願意看到的。而答主認為,重“質”或者重“量”其實都是無妨的,當然保質保量是更好的。在這裡,作為一個沒像樣的讀過多少像樣的書的人斗膽給出以下一分為二的思考,歡迎走過路過的朋友一起交流探討。

讀書應該注重“量”還是注意“質”?

首先,明確你讀書的目的。是要鑽研專業知識提升業務水平還是豐富業餘生活消磨無聊時光。前者,則重“質”,後者開心就好。這也是讀書的最基礎的兩個作用,或者說的再通俗一些,是打算讀“有用”的書,還是“無用”的書,自己搞清楚想明白。

其次,所謂“無用”的書,有沒有必要熟讀?很多喜愛讀書的朋友互相交流時都會有一個共同的感慨,就是,讀過的很多書根本記不住,那是不是白讀了?對於這個問題,我舉一個非常通俗的例子來給大家打打氣。我們從初生為人到慢慢長大,吃過的飯有多少沒有人會完全記得,但是正是這些我們吃掉的東西在身體裡合成了各種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才形成了鏡子前的這個人。讀書亦如此。只要是讀過的書,一定是不會白讀的。一如走過的路,都是必經之路。至於是小心翼翼的走還是大步流星的走,全屏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而定吧。

讀書應該注重“量”還是注意“質”?

最後,是一句毛爺爺的話“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就問你,聽不聽他老人家的話?

關於讀書應該重質還是量,大家不妨在評論區一起來討論下。

讀書應該注重“量”還是注意“質”?思維之謎2018-06-28 14:55:00

讀書,在區分“量”和“質”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分辨書的型別。

舉個例子,如果是為了消遣,而閱讀的網文小說,言情小說,主角的打怪升級之路讓你感覺很爽,或男女主角的感情戲讓你淚水連連、感慨不已,那麼目的就達到了。談不上“質”,但可以走“量”。

如果是為了提升個人修養和自我成長,閱讀嚴肅的文學作品或致用類書籍,那麼首先要注重“質”,其次也要注重“量”。

成甲在《好好學習》這本書中,針對提升認知深度,提到的讀書方法很有參考價值,即:以慢為快,“結硬寨、打呆仗”,

就是說要死磕核心概念和知識點

讀書應該注重“量”還是注意“質”?

根據二八原理,一本書中,重要的內容只佔20%,我們要把80%的時間花在這20%的關鍵內容上面。

是否通讀了一本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理解並記住書中的核心概念和知識點,能夠用自己的話複述,並能結合自己的工作或生活,舉一反三,找到這個知識點可以運用的地方,從而改進自己的行為。這是一個重“質”的過程。

另外一方面,無論是個人修養還是自我成長都是一個注重積累的過程,需要長期的堅持,那麼就需要堅持讀書,這就是一個重“量”的過程。

讀書應該注重“量”還是注意“質”?白汐憬2018-06-30 20:45:53

我覺得這跟發展職業技能是差不多的道理,即我們要會得儘量多,同時深耕專業技能。

有種說法是我們要將自己發展成為T型人才,即既有廣泛的知識面,也有某一處擅長的領域。

換到讀書上,我們也可以做

T型讀書人

。讀書的量可以讓我們涉獵廣泛,讀書的質可以幫助我們自我成長,“量”和“質”是相輔相成的。

不過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還是要考慮“量”和“質”應當分別付出多少的精力。

1、關於“質”

龍谷大學經濟學部客座教授原尻淳一在他的《高效能閱讀》一書中提到我們應當“把讀書的七成投資在垂直型閱讀上”。

讀書應該注重“量”還是注意“質”?

他引入谷歌公司的投資基準比例,即70:20:10模式來進行書籍種類的選擇。建議我們將70%的精力投入在專業領域上,20%的領域投入在專業領域周邊,10%可以留給完全未知的領域。

讀書應該注重“量”還是注意“質”?

2、關於“量”

日本讀書法講師大巖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中建議我們要“爭取多讀”。並且他概念中的多讀是一次讀多本書,他認為這樣不僅能夠提高閱讀速度,還可以提高我們閱讀時候的注意力。

讀書應該注重“量”還是注意“質”?

以上,希望有幫助~

我是傅小白有點黑。

愛書,看書,分享書。終身小白,終身成長。

讀書應該注重“量”還是注意“質”?美圖天天看2018-03-25 21:08:26

人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我感覺讀書還是要重質,而不是重量,當然這裡的讀書指的是平時對我們工作生活有直接作用的書籍,不包括休閒消遣的書籍。

因為重量的話很可能就是“好讀書不求甚解”,難以真正理解吃透書中的東西,沒有吃透理解的東西是比較難應用於平時的工作學習的。或者用的時候不明其意而用錯了。另外重量會難以抓住書中的精髓。

讀書應該注重“量”還是注意“質”?夜闌靜語2018-03-24 21:44:55

我認為讀書應該注重“

”,一本好書需要反覆咀嚼,思考,證明,比如《論語》,包含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各種知識,只是關於修身的就夠我們學習很久了,真正實踐它的思想是一輩子的事。又例如讀一般小說的時候,我們只要掌握它的基本思想就好了,它可以讓我們對生活有更深的理解。

讀書應該注重“量”還是注意“質”?熊人族小妹2018-03-24 21:45:07

當然是重質。

頭條收藏了那麼多文章,有多少人去讀了,消化了。這是多少人心中的痛。

技術類的書一般都要慢慢的啃。比如學ps,你不懂操作介面,還有工具,肯定要一邊看,一邊操作。等你學得滾瓜爛熟,你再看ps類的書就可以一目十行。

文學類的書也是要慢慢琢磨的。開頭,有些你不熟的成語,優美的句子,肯定是要好好記下來的。等你文學的造詣有點深了之後,你大可把一些沒有亮點的段子過了。

爽文,你想怎麼看就怎麼看

讀書應該注重“量”還是注意“質”?靜靜呀123062018-03-24 21:43:41

我個人覺得讀書應該注重質,看書是為了獲得更多的知識,進一步提高自己的修養和境界,如果看書只看重量,那看書還有什麼意義?

一目十行,走馬觀花,一天看了很多書,但是卻一點也沒記住,這樣的讀書還不如不讀,沒有任何意義,難道說讀書是為了給別人看嗎?秀秀自己一天能讀多少書嗎?

讀書還要看個人,有些人讀書讀的快,一天可以讀很多本,如果是這樣的話,可能獲取的知識也不少,比較人家常說:量變會引起質變。不過這也是看個人。

對我而言,平時並不怎麼看書,但是我如果看書,一般都是注重質量,否則真的學不到什麼實質性的東西。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讀書應該注重“量”還是注意“質”?

讀書應該注重“量”還是注意“質”?天空的魚不會飛2018-08-24 10:24:01

書越讀越明事理。路越走越見人心。

倘若只是為了數,或者量,讀書還沒讀到本質。

量變和質變互相依賴。質變依賴於量變,沒有量變就沒有質變。量的變化積累起來,達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可避免地引起質變。量變依賴於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

量變和質變相互滲透,量變之中有質變,質變之中有量變。由於事物發展的複雜性和不平衡性,量變和質變往往不是以純粹的形式進行的,而是互相交錯、相互滲透的。這主要表現為量變過程中有部分質變,質變過程中又有量的擴張

量變和質變是相互轉化的。事物的發展是由量到質和由質到量的變化過程。事物的變化總是首先從量變開始,量變在一定範圍內即不突破度時,就不會引起質變。但是當量變達到關節點時即突破了度的極限時,事物就會發生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它鞏固和完成量變。同時,質變引起新的量變,併為新的量變開闢道路。

有轉載,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