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與崇禎皇帝皆為亡國之君,為何史學家對二人褒貶不一?老汪談琴2019-08-21 19:37:23

不是史學家 但學歷史專業的 這二人評價都不高啊 宋徽宗最多就是書畫好吧 崇禎就是比較剛烈吧 但都不是好領導

宋徽宗與崇禎皇帝皆為亡國之君,為何史學家對二人褒貶不一?鄔斯大人2019-08-21 00:05:37

文|鄔斯大人

宋徽宗和明崇禎帝都是亡國之君,但其個人及所處時局卻有諸多不同,政治表現也是高下立見。

宋徽宗與崇禎皇帝皆為亡國之君,為何史學家對二人褒貶不一?

宋徽宗將一手好牌打爛,作為皇帝,他完全不稱職。徽宗之前,北宋歷代皇帝整體上來說相對比較優秀,相較於太祖、太宗,他們雖然沒有巨大的政治作為,但也算比較努力的守成之主,多少有些作為。然而趙佶的表現卻與祖先們截然相反,作為一個皇帝本身,他幾乎沒有什麼可圈可點的地方,政治和軍事上更是毫無建樹。

徽宗時期,北宋內部整體比較穩定,政府有足夠的能力平定地方農民起義,國家經濟比較發達,軍事、政治上的腐敗雖然嚴重,但也不至於因為這些原因亡國。但凡他有一點政治作為,北宋也絕沒有被金滅亡的可能,所以國家滅亡,首要責任在於徽宗的昏庸、懶惰、不作為。

宋徽宗與崇禎皇帝皆為亡國之君,為何史學家對二人褒貶不一?

明崇禎時期,國家面臨著著諸多問題,內有自然災害、農民起義、宦官專政、吏治腐敗,外有後金的窺視與挑釁。相比於宋徽宗,明崇禎所面臨的內外局勢要嚴峻的太多,國家已經處於生死存亡之際。崇禎是一個擁有政治理想的人,他有著深深的焦慮感和緊迫感,他也盡其所能去扭轉不斷惡化的局勢,而其勤政、勤儉也最為後人稱道。

朱由檢繼位後,消滅閹黨、整肅吏治、處理自然災害及農民起義,著手推動對東北關外的後金的軍事行動,其銳意進取的精神也使得明朝中央的政府風貌煥然一新,皇帝中興之志更是體現的非常明顯。

但是與他勵精圖治的政治精神相比,他的為政及軍事上能力的不足也體現的非常明顯,尤其是在處理李自成所領導的農民軍及針對後金努爾哈赤的軍事行動這兩個問題上面,更是將他能力與智慧的不足暴露無遺。

加速惡化的國家局勢與崇禎積極進取的政治態度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他已經盡其最大能力去挽救走向失控的一切,但畢竟鉅變之下,明朝之危豈能因為一人之力所能改變。時勢可以造英雄,但英雄左右不了時勢,所以朱由檢是最不像亡國之君的亡國之君。

所以明朝的滅亡,肯定有崇禎的責任,但是最大責任卻不在崇禎,他已經竭盡全力去拯救國家,只是現實讓他心有餘而力不足罷了。

明朝早在萬曆時期就已經出現了滅亡的徵兆,尤其是萬曆三大徵之後,明朝中央政府的力量就已經大不如前,自此之後,國家已經無力去解決內外部重大的政治問題、軍事問題,所以走向滅亡只是時間問題,李自成無疑是擊潰明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從個人再到國家局勢,明崇禎朱由檢的所作所為比宋徽宗趙佶強太多,他算得上一個合格的皇帝,反觀宋徽宗,除了做一個藝術家,他啥也不合適。所以“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的後世評價的確是非常準確的。

宋徽宗在位25年,除了藝術 ,幾乎沒有任何成就,他是一個極具藝術天賦的人,卻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崇禎在位17年,致力於解決明朝一系列危機,一生殫精竭慮,也取得了一些成績,是一個合格的上進的皇帝。面對王朝覆滅,趙佶選擇在五國城苟延殘喘,直至死亡,朱由檢選擇在煤山自縊,並留下“任賊分裂吾屍,勿上百姓一人”的政治遺言。

因此,雖然宋徽宗和明崇禎都是亡國之君,但其作為一個皇帝,兩人的表現卻有巨大的不同,宋徽宗的揮霍享受與明崇禎帝的積極作為形成鮮明對比。就其整體表現,朱由檢也比趙佶合格、優秀太多。

歷史不該以成敗論英雄,結局都是失敗,一個認真努力過,一個卻坐享其成、不思進取,怎麼能一樣呢?

所以,兩人差距如此明顯,也難怪後世對其評價褒貶不一。

宋徽宗與崇禎皇帝皆為亡國之君,為何史學家對二人褒貶不一?詩與歷史2019-08-17 21:34:40

兩個人,一個是努力過,但是失敗了,一個是從來沒有想過。

宋徽宗與崇禎皇帝皆為亡國之君,為何史學家對二人褒貶不一?

崇禎皇帝接手的明朝是一個瀕臨崩潰的皇城,當上皇帝之後很想透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國家現狀,努力挽救江山。只可惜留給他的時間太少,再加上他,識人不明,志大於天,眼高於頂,卻沒有與之匹配的能力與氣魄。一生下了九道罪己詔也沒有能夠還清自己前輩的罪過。

宋徽宗與崇禎皇帝皆為亡國之君,為何史學家對二人褒貶不一?

宋徽宗則是一個眼裡只有詩畫,只有玩樂的人。他哪怕是能做一個守成之君就能保證江山不忘。可惜他將一切做到了極致除了做皇帝。把國家搞得亂七八糟。

宋徽宗與崇禎皇帝皆為亡國之君,為何史學家對二人褒貶不一?

他們有一個相似點,都遇到了一個強大的開國之君,金與後金。面對強大的對手,一個膽怯,一個無能為力!最終國家都亡於外族侵略。

宋徽宗與崇禎皇帝皆為亡國之君,為何史學家對二人褒貶不一?經濟大縱橫2019-08-16 21:45:00

宋徽宗與崇禎這兩位都是亡國之君,所不同的是宋徽宗是咎由自取,而崇禎則是身不由己。 宋徽宗即位之初,北宋正是最為繁華的時期,這也是祖輩幾代人留下來的豐厚遺產,可惜這位道君皇帝絲毫不懂珍惜,他在位這幾十年裡,先後任用蔡京、王黺、童貫、梁師成、朱勔、李彥等奸臣,由此可見宋徽宗一朝社會已經黑暗到什麼地步了。宋徽宗在位期間,爆發了宋江、方臘起義,而方臘起義的直接導火索就是所謂的“花石綱”。宋徽宗為了滿足個人的慾望,不惜勞民傷財,耗費國家的財力、物力、人力蒐羅各地的奇花異草,所以民怨沸騰,老百姓揭竿而起也就不足為奇了。

宋徽宗與崇禎皇帝皆為亡國之君,為何史學家對二人褒貶不一?

當了皇上的趙佶宋徽宗,一心在他的藝術王國。他研究書畫詩詞,花巨資蒐集各種奇珍異玩、古書字畫,樂此不疲。對於國家的治理,完全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拔人才。他喜歡蹴鞠,發現高俅蹴鞠也玩得好,就把高俅留在身邊重用。此類事情,枚不勝舉,所以,他執政期間,重用奸臣,侈奢腐敗,是政治失敗的一個原因。

宋徽宗與崇禎皇帝皆為亡國之君,為何史學家對二人褒貶不一?

當金兵襲擊而來,天下大亂,老百姓死傷無數,宋徽宗一下子慌亂,束手無策。後宮嬪妃、兒女、隨從,一起被金兵掠去北方。妃嬪宮女被姦淫活埋,其慘烈的程度,讓宋徽宗不忍目睹。被擄金國的徽欽二宗及皇室宗親、妃姬宮女全部赤裸著上身,披著羊皮,腳上戴著腳鏈,脖子上繫著繩子,爬著向金國宗廟祖先“獻禮”,名曰為“牽羊禮”,成為華夏漢族最為恥辱的記憶。

宋徽宗與崇禎皇帝皆為亡國之君,為何史學家對二人褒貶不一?

國人對於亡國之君的印象是商紂王、秦二世、漢獻帝、陳後主、隋煬帝、宋徽宗之類的主兒,這些人或殘暴無情,或荒淫無恥,或昏庸無道,或懦弱無能,不亡沒有道理。這些人在歷史上,是罵名多於同情,但崇禎不一樣。

宋徽宗與崇禎皇帝皆為亡國之君,為何史學家對二人褒貶不一?

先看看造了他十幾年反的李自成是怎麼形容他的:“君非甚暗,孤立而煬灶恆多;臣盡行私,比黨而公忠絕少。”李自成是在明朝統治下活不下去才鋌而走險的,按說與崇禎皇帝有不共戴天之仇,但他這段話卻說得客氣之極,分明就是“君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的文雅說法。

清張廷玉在《明史·流賊傳》中這樣評價崇禎:“嗚呼!莊烈非亡國之君,而當亡國之運,又乏救亡之術,徒見其焦勞瞀亂,孑立於上十有七年。而帷幄不聞良、平之謀,行間未睹李、郭之將,卒致宗社顛覆,徒以身殉,悲夫!”

宋徽宗與崇禎皇帝皆為亡國之君,為何史學家對二人褒貶不一?

不僅如此,後代許多人還極力稱讚崇禎是一個勵精圖治、很想有一番作為的“好”皇帝。崇禎勵精圖治,希望帝國走上中興之路,即便是奪了大明帝國江山的滿人,在他們作為勝者來編撰的《明史》中,也給予了崇禎這位亡國之君相當高的評價:“崇禎繼承神宗和熹宗,慨然而有所作為。在他即位之初,他精明果斷地剷除了魏忠賢這個奸臣,天下都希望他能帶來承平。但可惜的是當時明朝大勢已去,積重難返。朝廷里黨派紛爭,戰場上兵疲將驕。四面戰爭不已,流寇四處蔓延,天下潰爛得不可救藥,可謂是不幸之極。

宋徽宗與崇禎皇帝皆為亡國之君,為何史學家對二人褒貶不一?

崇禎帝在位十七年間,沒有溺於聲色犬馬之中,而是勤勉辛勞,勵精圖治,在面對臣子時常感嘆,希望能得到非常之材。至於大明的遺民們,更是將他認定為一代聖君,其中嶺南派詩人屈大鈞在詩中寫道:“先帝宵衣久,憂勤為萬方;捐軀酬赤子,披髮見高皇;風雨迷神路,山河盡國殄;御袍留血詔,哀痛何能忘?”這哪裡是一位亡國之君?這分明是一位勵精圖治、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聖明天子啊。

宋徽宗與崇禎皇帝皆為亡國之君,為何史學家對二人褒貶不一?

崇禎在位期間,的確做到了旰食宵衣,兢兢業業,他本身的素質在明代的帝王中也屬上智之人,與他那個二十多年不上朝不與大臣見面的祖父和他那個縱情酒色,不會治理天下,卻做得一手好木工活的哥哥相比,崇禎之“敬業”,簡直可以評為帝王中的勞模。但他的努力,他的勤勉,他的執著和夢想,最後換來的不但不是帝國的中興,反而是帝國的覆亡,他本人也將在一個寒冷的春夜裡走投無路,只得殺妻殺子再自殺。

亡國之君是歷史學家關注的重點,更多的是以此為鑑,警示當政者。宋徽宗和崇禎雖都為亡國之君,但史學家對兩人褒貶不同。

宋徽宗與崇禎皇帝皆為亡國之君,為何史學家對二人褒貶不一?縹緲峰下一粒沙2019-08-18 08:45:47

先明確一點,北宋滅亡時當政的不是宋徽宗趙佶,而是他的兒子宋欽宗趙桓。

趙佶和崇禎皇帝朱由檢是截然不同的兩類人,自然評價不一,褒貶不一!這麼說吧,趙家父子有那樣的下場是自己作的,而朱由檢已經盡力了,只是無力挽回!

北宋倒數第二位皇帝趙佶

宋徽宗與崇禎皇帝皆為亡國之君,為何史學家對二人褒貶不一?

聽說趙佶降生之前,他的父親宋神宗曾去觀摩李後主畫像,讚歎後主長得風雅,之後又夢到後主前來參拜,所以神宗說李後主的風流文采都送給自家兒子了,還誇兒子比李後主強百倍。

……在此很不明白神宗的腦回路,將兒子同亡國之君相比,你到底怎麼想的!不怕不吉利嗎?!最終趙佶的下場可比李煜慘得多,也恥辱得多!

各朝皇帝們都有自己的愛好,但主業是帝王,有空再搗鼓愛好。唯有趙佶不同,他是把愛好當主業,有空再理理朝政!

他愛書法繪畫,並且很有天分,在中國書畫史上地位很高!自創的瘦金體鋒芒畢露極具個性,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直到今天還被很多人臨摹!

宋徽宗與崇禎皇帝皆為亡國之君,為何史學家對二人褒貶不一?

但在其位謀其政,他可是位皇帝啊!不好好治理國家專愛藝術是怎麼回事兒?

而且他還有個識人不明的毛病,信任的基本都是奸臣,比如蔡京童貫之流。梁山起義就發生在這一時期。

只要這些人能幫他控制住局勢,讓他悠哉悠哉的寫寫畫畫享受當皇帝的樂趣,他才不管你是忠是奸呢!至於向元、金繳納歲幣,他也沒什麼不願意的。

他如此軟弱,金國當然得寸進尺,直接把大軍開到汴京了!他這才急了,趕緊想辦法,最終想出來的辦法是傳位於兒子,想讓兒子背黑鍋!但金國可不吃這一套,管你是太上皇還是皇帝,一起擄走!這就是宋朝的奇恥大辱:“健康之變”!

從登上皇位開始,趙佶其實有很多次改變命運的機會,但他都沒去把握!後世不罵他罵誰?!

崇禎皇帝朱由檢

宋徽宗與崇禎皇帝皆為亡國之君,為何史學家對二人褒貶不一?

朱由檢很勤奮,很努力,很敬業,很用心……可很多事情並不是光有努力就能辦成的,還得看有沒有能力,以及時運。

很遺憾,朱由檢不是雄才大略的君主,他的能力並不足以應付當下困境,如果是在明朝中期,局勢還沒這麼糟糕的時候,他說不定能成為中興明主,可惜他當上皇帝的時候,大明已經是強弩之末了,單憑一個或幾個人拽不住這艘要翻的大船!

最主要的是,他沒有時運,遇到極端天氣“小冰河時期”,大旱、大荒、大瘟疫,各地都是逃難的災民,彷彿天要亡明一樣!

不過,雖然他沒建立大的功勞,卻還有實實在在的苦勞,幾百年後的我們評價一個人不需要那麼功利,他的確是皇帝中比較好的那種了!

老朱家有一句祖訓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留下這句話的朱元璋可能想不到,他的後代們雖然奇葩居多,卻都做到了!

崇禎帝是在闖王打進來時在煤山上吊自殺的,死前在衣服上留書:“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他的氣節令人欽佩!雖有各種過失,也敬他是條漢子!

宋徽宗與崇禎皇帝皆為亡國之君,為何史學家對二人褒貶不一?

宋徽宗敢像崇禎帝那樣慷慨赴死殉國嗎?不敢!寧願在金國當奴隸也捨不得死!看似忍辱負重,卻更像貪生怕死!也就怪不得後人看不起了!

宋徽宗與崇禎皇帝皆為亡國之君,為何史學家對二人褒貶不一?沉默寡言的思考者2019-08-16 21:23:18

無他,唯骨氣爾。崇禎內外交困,雖然昏招百出,力竭而死,二帝不思進取,有很大機會力挽狂瀾的,不作為,受盡委屈凌辱而死

宋徽宗與崇禎皇帝皆為亡國之君,為何史學家對二人褒貶不一?呂秀才說2019-08-17 00:33:34

北宋的滅亡宋徽宗這個藝術家要付主要責任,明朝的滅亡崇禎基本沒啥責任。

宋徽宗與崇禎皇帝皆為亡國之君,為何史學家對二人褒貶不一?歷史調的雞尾酒2019-08-19 17:07:30

宋徽宗與崇禎皇帝二人雖都是亡國之君,但是二人卻不是同一而語,因為從他們二人對國家,人民所做之事就可以看出為何會是這樣的評價。主要從他們二人各自的為人修養,政治作為,後世評價幾個方面來入手:

一,為人修養:

宋徽宗

趙佶是歷史上一位難得的全才,他精通藝術,但是他卻不是一位合適的皇帝。“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軍爾”。他在位時,“妄耗百出,不可勝數”,過分的追求奢侈的生活,而不是體恤百姓。

宋徽宗與崇禎皇帝皆為亡國之君,為何史學家對二人褒貶不一?

宋徽宗自幼養尊處優,所以養成了輕佻浪蕩的性格;宋徽宗迷戀聲色犬馬,更是把妓女偽裝帶入宮中。

崇禎皇帝

朱由檢是一位十分勤政的皇帝。從相關的史書記載中就可以得知崇禎皇帝朱由檢二十多歲時,頭髮就開始變白,而且臉上也有了皺紋,從中就可以看出朱由檢是多麼的勤於政事。史書記載則是“雞鳴而起,夜分不睡,往往焦勞成疾······”。

另有一個故事就是崇禎皇帝有一次身體不太舒服,所以就臨時傳旨:意思是不上早朝,就遭到了輔政大臣的批評,而作為一位皇帝,沒有急於為自己開脫,而是開始自我反省。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崇禎皇帝超人的個人品質。

宋徽宗與崇禎皇帝皆為亡國之君,為何史學家對二人褒貶不一?

崇禎皇帝性格多疑,他有自己的小聰明,但是沒有完全的全域性大觀。

二,政治作為:

宋徽宗

趙佶在政治上沒有十分特殊的作為,但是對宋朝的文化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崇禎皇帝

朱由檢在政治上智除魏忠賢,為明朝除掉了一個心腹大患。除掉魏忠賢是崇禎皇帝智慧的表現,然後朱由檢又是沉重打擊了宦官的囂張氣焰。另一方面,崇禎皇帝他著手於過往的案情,平反了多起冤假錯案,重新啟用了以前被罷黜的官員。

起用袁崇煥,任命他為兵部尚書,為以後收復失地做出了巨大貢獻。

宋徽宗與崇禎皇帝皆為亡國之君,為何史學家對二人褒貶不一?

三,後世評價:

對於宋徽宗,則評價為“端王輕佻,不可君天下”;

崇禎皇帝是一位有志向的皇帝,但是他所的那個時代也不能助他成就一番事業,還有就是他也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有所作為。

宋徽宗與崇禎皇帝皆為亡國之君,為何史學家對二人褒貶不一?奉天老李2019-08-17 10:52:34

兩者雖然都是亡國之君,但其行為與氣節則截然不同。

徽宗確實能寫一手好的瘦金體字,繪畫造詣也頗高。但治理國家昏庸無能,導致國勢大敗,被金國打的一塌糊塗。最後竟被俘成了囚徒,任人擺佈,成了金國冊封的二品“昏德公”,在異國他鄉又苟延殘喘的活了九年,一點骨氣都沒有的屈辱而亡。

崇禎在位十七年,勵精圖治卻無力迴天,國運已經明顯不行。接受天啟一個爛攤子,其能力無法阻止皇朝沒落,以致痛失河山。只能以自殺的極端方式辭別人世,應該說很有骨氣。

宋徽宗與崇禎皇帝皆為亡國之君,為何史學家對二人褒貶不一?

宋徽宗與崇禎皇帝皆為亡國之君,為何史學家對二人褒貶不一?

宋徽宗與崇禎皇帝皆為亡國之君,為何史學家對二人褒貶不一?

宋徽宗與崇禎皇帝皆為亡國之君,為何史學家對二人褒貶不一?燈下螢火2019-08-18 10:27:42

大家好,我是燈下螢火,燈下螢火學歷史!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皆為亡國之君的宋徽宗和崇禎皇帝,為何後人對二者褒貶不一?

在其位要謀其政,這句話用在這兩個亡國之君身上恰到好處。

老天剝奪其當皇帝的才能,但賦予其另一種技能

宋徽宗歷史上有名的昏君,當上皇帝之後,聽信奸臣,大肆搜刮民財,生活奢侈糜爛,大興土木,勞民傷財,昏君特點他幾乎全部都繼承了,宋江就是在其當著政時起義的。歷史上著名的靖康之恥就是發生在這位老哥身上。在被金兵押解途中,受盡凌辱,被金兵囚禁了九年,終於忍受不了精神和肉體上的折磨,一命嗚呼,享年五十四歲。

宋徽宗與崇禎皇帝皆為亡國之君,為何史學家對二人褒貶不一?

一個人生下來都是有道理的,老天剝奪一個人一項技能的時候,必定會賜予另外一項技能,宋徽宗就是這樣。老天沒有給予他當明君的才能,但確給他一個藝術家的身份,而且在藝術的造詣之深,實屬厲害。創立“瘦金體”,在當時可謂獨步天下,人人效仿,並且在書畫和詩文方面也算是大師級別的人物。

宋徽宗與崇禎皇帝皆為亡國之君,為何史學家對二人褒貶不一?

崇禎則老天賜予他當皇帝的潛質,但也僅僅是賜予,崇禎最起碼對的起皇帝這個職業,上位之前,明朝這艘大船已經快沉了,人家最起碼是努力的去搶救了一番,想力纜狂瀾但無濟於事!最後上吊自盡,雖死猶榮最起碼!崇禎想做明君的心是有的,如果當時明朝還有一絲的機會,很可能不會做一個亡國之君了!

宋徽宗與崇禎皇帝皆為亡國之君,為何史學家對二人褒貶不一?

結語

皇帝在古代是最高危但也最令人羨慕的職業,也是關注度最高的職業,多少人趨之若鶩,但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這個職業!一不小心將會被後人所唾棄,這估計是皇帝最大的悲哀吧!

我是燈下螢火,歡迎大家在下方點贊討論!

宋徽宗與崇禎皇帝皆為亡國之君,為何史學家對二人褒貶不一?文史園地2019-08-17 15:35:17

在宋朝立國的時候,恰恰處於唐末五代混亂時期的延續過程中。在五代時,石敬瑭為了爭奪皇位,把燕雲十六州這一道天然的地理屏障割讓給了遼國。這使得宋朝的首都汴京門戶洞開,一馬平川,宋朝失去了可以阻擋北方遊牧民族騎兵的屏障。儘管宋朝和遼國簽訂了和平條約,但是事實上遼國隨時可以威脅到汴京的安全。遼國的騎兵差不多用一天半時間就可以殺到汴京,這種威脅始終存在。

宋徽宗也想解決開國以來想解決但未能解決的問題,於是就跟女真人結成了“海上之盟”。這個決策是不是唯一的選擇,可以再做研究,但是遊彪認為,宋徽宗並沒有考慮清楚他的初衷,參加“海上之盟”的人也不是他的心腹,這最終落下了一個不可收拾的殘局。

宋徽宗與崇禎皇帝皆為亡國之君,為何史學家對二人褒貶不一?

宋徽宗

在丟掉燕雲十六州之後,宋朝首都的安全成了問題。而且,在最繁榮的宋仁宗時代,一種“盛世情結”也引發了很重要的問題。和平、穩定持續了非常長的時間,社會非常富裕。若這時碰到一個自大的皇帝,這種“盛世情結”就會發酵。宋徽宗認為自己是盛世君王,必須建立自己的功業,所以他會採取一些比較激烈的措施。但是,那時政治上的惰化早已經跟不上他的雄心了。

而且宋徽宗並沒有看到朝廷內部的問題。比如,宋徽宗或許認為朝廷很有錢,但這些錢都是從民間收上來的,其實這反映了稅收過度。此外,在守襄陽城的時候,在需要統一指揮權時,指揮官卻偏偏拿不到調兵權和後勤供應權,這種權力制約關係錯綜複雜,沒有人能獲得完整的指揮權。這種內部問題會對有“盛世臆想症”的皇帝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而明思宗(也就是崇禎皇帝)即位之初,把主要精力放在請出閹黨、改革內政與整飭邊防、抵擋後金兩個方面。他沒有認識到,在當時眾多的社會矛盾中,階級矛盾已發展到空前尖銳的地步,成為主要的社會矛盾。階級矛盾的空前激化,除了與封建專制統治的腐敗密切相關之外,主要是由於明中期以來大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惡性發展,造成土地高度集中,絕大多數農民喪失土地,變成官紳地主的佃僕,再加上國家賦役征斂過於苛重,農民不堪負荷,大量逃亡,從而導致農民的奮起反抗,社會的動盪不安。如不設法解決這些問題,所謂中興之治不過是一句空話。

宋徽宗與崇禎皇帝皆為亡國之君,為何史學家對二人褒貶不一?

明思宗崇楨皇帝

但是,明思宗見不及此,對陝北爆發的農民起義並沒太過在意,即使在清除魏忠賢閹黨集團之後,也未採取過任何抑制大地主土地所有制惡性膨脹,減輕國家賦役征斂的措施,相反卻不斷加重賦役的徵派,並在剿撫上搖擺不定,終使農民起義的星星之火發展成燎原大火,使明朝的統治大廈轟然倒塌。

清代官修《明史》稱:“論者謂明之亡,實亡於神宗。”但明朝畢竟未亡於神宗之時,而亡于思宗之時。明思宗多次聲稱:“朕非亡國之君”,“內外諸臣誤我”,將亡國的責任都推到內外臣僚的身上。毫無疑問,崇禎朝的許多臣僚如溫體仁等對明朝的滅亡負有一定的責任,但擁有軍國大政最後決策權力的封建專制君主明思宗則應負主要責任。

他雖然勵精圖治,勤於理政,嚴於律己,生活儉樸,但卻未能針對當時的民族矛盾特別是尖銳的階級矛盾提出切實可行的正確對策,而是採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功利主義行動,加上求治太急、急功近利、猜忌多疑、剛愎自用、虛榮心重而又優柔寡斷的性格特點,最終導致了明朝的覆亡,他也就以亡國之君的形象定格於史冊之中。

宋徽宗與崇禎皇帝皆為亡國之君,為何史學家對二人褒貶不一?日天讀與思2019-08-17 08:03:06

沒什麼可比性,亡國的原因一個是外,一個內。

宋徽宗與崇禎皇帝皆為亡國之君,為何史學家對二人褒貶不一?人在旅途之祁連德2019-08-16 23:51:14

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到共同的一點安逸久了,鬥志消滅了!

宋徽宗與崇禎皇帝皆為亡國之君,為何史學家對二人褒貶不一?使用者22304260104382019-08-16 19:09:49

一個亡於外族一個亡於自己人。一個苟且偷生一個壯烈殉國。一個貪婪好色專圖享樂一個勵精圖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