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甩鍋慣性”,能舉個例子嗎?Hello木先生2019-09-29 15:26:01

【木先生】:

甩鍋慣性很多圈示了人性的一些弊端和慾望,如果慾望得以滿足,就不會引發甩鍋慣性,但是更多的時候,體現這個慣性定律的契機和楔子,是事與願違,背道而馳,和一些想而不得的慾望所激發的。

什麼叫“甩鍋慣性”,能舉個例子嗎?

何為甩鍋慣性?

當我們對於一些東西的獲取慾望達到一定程度,卻沒有如願所得的時候,我們通常在內心會產生各種負面消極的情緒,為了避免這種情緒的蔓延和放大,我們習慣性的把沒有得到的消極原因,甩鍋給一些個例來彌補自我內心的不完滿和不滿足,這個慣性,就叫做甩鍋慣性。

比如,如果我們對金錢想而不得的時候,會經常對和我們對立的富人群體產生甩鍋慣性的心理,在未加考證和深究的情況下,判定富人多疾患,因為金錢換不來健康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東西。

對於想而不得的金錢,我們只有慣性的去認為,富人沒有而我們有的東西,是可以平衡我們內心的空缺和遺憾的。於是,多數時候我們會想,富人多病,而金錢無用。

什麼叫“甩鍋慣性”,能舉個例子嗎?

再拿金錢舉例,當我們想而不得的時候,對於金錢的獲取慾望和幻想,與無能為力獲取更多的金錢的現實,形成了背道而馳的一種局面的時候,我們仍然願意拿一些自以為的正確道理和觀念來形成甩鍋慣性。

比如:錢夠花了就可以,人貴在知足。甩鍋慣性多數的依託是社會主流價值觀對我們的影響和灌輸,就像慾望和滿足形成的對立面一-樣。

所以,如果我們可以正確的剖析和看待我們日常生活裡所產生的甩鍋慣性,就可以很好的分析到,我們內心真正的需求,因為甩鍋後的想法是偽命題,也是一個偽劣的標的物,而在甩給標的物之前的所思所想,也許才是內心真正的希冀和需求。

我是木先生,優質職場領域創作者,專注職場話題,輸出有料、有態度的職場問答,期待與你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