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同一客觀事物看法的差異性說明什麼哲理?望景老白2019-09-15 13:09:30

觀點,觀察事物時所處位置點 ,而事物是多維的,那麼你的觀點是否全方位決定你的結論,就像開車時前擋風玻璃兩個柱子觀點有死角,路口或側面車物可能覺察不到釀成事故案例很多,所以這時候要移動自己觀點發現盲區是否安全。也可以說看問題角度。

人們對同一客觀事物看法的差異性說明什麼哲理?呵呵說吧2019-09-15 12:38:27

因此需要“交流互鑑”,會有“認識論”。

人們對同一客觀事物看法的差異性說明什麼哲理?Aytang2019-09-15 17:34:02

先舉一些現實中的例子說明這個情況:一,在中國某著名小鮮肉明星,很多人認為他陽光帥氣,但有更多的人認為他太“娘炮”,沒資格代表中國男人,最近他主演的電影票房街很能說明問題。二,關於對美國的看法,有人認為是霸權主義,是世上所有禍根的源頭。也有人認為美國是自由民主的燈塔,是現代文明的烏托邦。這是兩個廣為人知的例子,可以引起截然相反觀點的例子,當然世上還有無數的例子沒有這麼極端,但也會存在各種各樣的觀點與角度不一樣而引發的客觀事物但存在主觀差異。在中國古代就有兩個著名的成語及其相關典故來表達這種類似的情況:管中窺豹和盲人摸象,都是指出一個客觀事實,由於觀測者對大局認知的不全面而引發主觀判斷錯誤。

以上論述的種種,說明了兩個道理:

一,對事物瞭解的越全面,才能越掌握真相或真理,然而由於各種因素,往往一般人是不具備條件和能力去一窺全貌的,所以引起對事物的不同看法是正常的,是一種常態。

二,世界是多樣性的,這是一個真理。雖然有進化理論說所有的現代人類源於遠古時代的一個非洲女人,更久遠的說法是所有的生命源於地球第一個有機分子的合成……不管這些理論是否正確,總之生命的發展總是趨向多元化、多樣性的,既然生命的發展可以那麼多樣化,那麼對同一個事物的不同觀點是很正常的,回本文開頭的那個例子:兩個觀眾站在一起看某明星,一個說“他真帥”,另一個說:“她真漂亮”。